[新聞] 新發現 史前人類分兩次移居美洲

看板Ancient作者 ( 馬雅人)時間14年前 (2010/06/17 12:24), 編輯推噓8(8014)
留言22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頭殼newtalk 2010.06.16 鄭平/綜合報導 人類是怎麼移居到美洲大陸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包括德國、智利和巴西的科學家,檢 查了南美洲從7,500到11,500年前留下來的遺骨。他們的結論是:今天美洲大陸並沒有真 正的「原住民」。 比較過這些遺骨後,科學家們認為,史前人類和今天美洲原住民的解剖學上差異是非常大 的。這些美洲最早住民不可能是今天美洲原住民的直接祖先。 這個由德國杜賓根大學史前人類學家哈瓦蒂(Katerina Havati)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列出六 種先民移居美洲的可能模式,而且探討每一種模式對頭骨形狀可能的影響。他們認為,最 有可能的是彼此獨立的兩批東北亞居民,在不同時期遷徙到美洲大陸。 科學家認為,較早一批的移民者跨過白令海峽,抵達今天的阿拉斯加,然後逐漸南遷,在 中美洲及南美洲建立起他們的聚落。這次的聚落擴散應該是發生在今天的美洲原住民祖先 到達美洲之前。帶有今天原住民顱骨特徵的先民,應該是第二批經由相同路線抵達美洲的 東北亞住民。 過去的遺傳學研究是傾向認為只有一次大遷移。新的研究則顯示,人類移居美洲大陸的過 程,比過去所想像的更為複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6/135/27kqn.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26.27

06/17 14:07, , 1F
哈瓦蒂(Katerina Havati)-->是Harvati才對.
06/17 14:07, 1F

06/17 14:08, , 2F
06/17 14:08, 2F

06/18 19:19, , 3F
完了,韓國人會說是從朝鮮半島經過白令海峽過去的……
06/18 19:19, 3F

06/18 23:43, , 4F
又扯韓國啦。(哈欠)
06/18 23:43, 4F

06/22 17:20, , 5F
當時的韓國在不在朝鮮半島都不知道呢
06/22 17:20, 5F

06/23 18:41, , 6F
y染色體的檢測結果,很早就提出了兩次過白令海峽的結論了
06/23 18:41, 6F

06/23 18:41, , 7F
很早以前就發現,一次是c類,第二次是印第安人父系。
06/23 18:41, 7F

06/23 18:42, , 8F
第二次是大部分印第安人的父系,他們和白種人祖先分化出來
06/23 18:42, 8F

06/23 18:43, , 9F
黃種人和白種人的共同祖先走到伊朗,然後分開,黃種人向東
06/23 18:43, 9F

06/23 18:43, , 10F
走,白種人和這些人向北,向北走到北邊的中亞或者西伯利亞
06/23 18:43, 10F

06/23 18:43, , 11F
分開,一部分人向西成為白種人祖先,一部分人向東到美洲。
06/23 18:43, 11F

06/23 18:44, , 12F
很多年前就有這個結論了。
06/23 18:44, 12F

06/25 03:54, , 13F
韓國也沒有真的愛說什麼什麼是他們的...
06/25 03:54, 13F

06/25 09:13, , 14F
華人最愛說韓國人說什麼什麼是他們的倒是真的。
06/25 09:13, 14F

06/25 09:14, , 15F
科學報導通常都是舊聞啊……
06/25 09:14, 15F

06/25 09:52, , 16F
bxdfhbh說的是不是Perego et el.在09年初於Current Biology
06/25 09:52, 16F

06/25 09:52, , 17F
上發表的文章?
06/25 09:52, 17F

06/25 09:53, , 18F
兩邊得到的推論是相符的.這篇文章也有提到. 但是用的方法是
06/25 09:53, 18F

06/25 09:55, , 19F
不一樣的. Perego等人是用mtDNA, 而Hubbe等人是用單純的頭骨
06/25 09:55, 19F

06/25 09:56, , 20F
測量. 雖然稍微讀了一下,但是他們的方法實在有點難跟上.
06/25 09:56, 20F

06/25 21:41, , 21F
milchflasche先生只要看到有人給韓國負評就會馬上有反應
06/25 21:41, 21F

06/30 01:38, , 22F
韓國人是過去沒什麼好說嘴的,中國人則是現在沒什麼好說的…
06/30 01:38, 22F
文章代碼(AID): #1C6QDtw5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