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新聞, 關於兩岸農業

看板Agriculture作者 (鬱鬱寡歡)時間18年前 (2006/02/14 01: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6.02.13  中國時報 農漁技術移對岸 苦果浮現 地方新聞中心/連線報導 台灣有不少水果栽植管理技術,獨步全球,卻有部分農民、政治人物將這些 農業改良技術外移到中國大陸,藉大陸土地及勞力優勢大量生產,搶占外銷 市場,甚至回銷台灣,對國內農漁業造成嚴重打擊。 牛蒡作物早年是台南縣重要的高經濟產業,由於日本人將牛蒡視為壯陽滋陰 高營養作物,幾乎是家家戶戶日常蔬菜主食之一,曾為台灣農民帶來大量外 匯收入,後來有許多農民將牛蒡栽植管理技術外移到大陸,經大量栽種收成 後,以低價搶食日本市場,使台灣外銷日本牛蒡數量大幅減少,造成國內牛 蒡價格下跌,影響農民栽重收益。 紅蘿蔔也曾是台南縣的大宗作物,尤其是濱海鄉鎮鹽分土質栽種紅蘿蔔品質 優良,除了行銷全省外,早年也曾大量外銷日本及香港市場,且冷藏紅蘿蔔 技術精良,採收冷藏可供應整年的市場需求,後來也因有許多農民到大陸大 面積栽種,不但搶占外銷日本及香港市場,還回銷台灣,影響國內紅蘿蔔供 銷市場。 搶走海外市場 還回銷台灣 種植鳳梨有廿多年經驗的黃國洲說,林內木瓜這一、二年也被引進大陸種植, 但影響尚不如鳳梨,因為四年前他即在海南島看到台農十七號金鑽鳳梨被引 進大陸種植,未來將嚴重影響台灣鳳梨進軍大陸市場。 黃國洲表示,早年台灣種植鳳梨面積約一萬二千公頃,當時生產集中在三個 的時間內,為避免生產過剩影響果農生計,因此各種鳳梨加工產品研發出爐, 也解決了這個問題,也讓台灣贏得鳳梨王國美名;近年來,台灣鳳梨種植面 積提升到一萬三千公頃,且鳳梨品種也從原來的台農一號研發到目前台農廿 一號的牛奶鳳梨,且鳳梨產期已控制到十個月,也就是整年台灣大概都可品 嘗到新鮮的鳳梨,尤其台農十七號幾乎是每個月都可收成,卻已被業者引進 大陸種植,這對台灣鳳梨而言將是一大傷害。 黃國洲強調,這幾年台灣鳳梨外銷日本、大陸市場都不錯,如今大陸已有業 者魚目混珠,打出台灣鳳梨在市場銷售,這對於未來外銷大陸市場勢必受影響。 芒果蓮霧技術 農民拒外移 但也有像南縣的芒果、屏東的黑金鋼與黑鑽石蓮霧,農民們就不願意將特有 的技術外移。 台灣出產的養殖水產品質量俱佳,歸功於漁民勇於嘗試和不斷研發,近年來 不少農漁民到大陸投資,原本必須要一、二十年摸索才累積的智慧結晶,在 二、三年內就被大陸人學走,如今台灣的養殖漁產品市場競爭優勢不再,特 別是鰻、蝦、石斑、九孔、台灣鯛等高經濟魚種這塊大餅,已遭大陸鯨吞。 七○年代屏東被稱為「鰻魚王國」,隨著大陸與日本建交,不少養殖戶不顧 當時政治禁忌,跨海到東山島一帶養鰻,由於養鰻首重分級,須不定時篩選, 把成長速率不同的幼鰻分池飼養,由於這套技術早已轉移到大陸,使得「鰻 魚王國」美名走入歷史。 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明和表示,台灣早年也是「草蝦王國」, 後來因台灣業者將養鰻、蝦技術帶進大陸,近年來已嚴重影響到台灣。 鰻蝦王國不再 台灣鯛受挫 另外,石斑魚及草蝦的技術轉移模式也很類似,由於大陸藥檢標準不如台灣 嚴格,目前大陸石斑魚的價格每台斤約便宜廿元,且品質相差不多,與台灣 的石斑魚競相搶攻兩岸三地消費市場。 同樣情形也發生於養殖九孔,卅年前從台灣東北角發跡的九孔養殖,經過當 時省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研發成功陸上養殖技術,開始在台南縣市及高屏縣 市大量養殖,成為台灣的特色,後來也因部分漁民轉往大陸養殖,因九孔種 苗互相交流,也引發九孔病毒大量死亡困境,對國內養殖漁業造成嚴重打擊。 由吳郭魚改良品種成功的台灣鯛高經濟魚種,以冷凍台灣鯛肉片外銷美國及 歐盟市場,曾占美國及歐盟的台灣鯛進口量第一位優勢,使養殖台灣鯛維持 多年榮景,後來也因部分漁民到大陸養殖,使目前美國進口台灣鯛第一名地 位已被大陸搶占,影響國內養殖漁民權益。 (採訪:康日昇、蔡水星、張朝欣、周敏煌、林弓義)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 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21300064,00.html 2006.02.13  中國時報 學者建議 專利保護減傷害 王安國/屏東報導 台灣農業技術陸續移轉大陸,究竟會對台灣經濟發展帶來何種影響?屏東科技 大學副校長梁文進表示,台灣農業技術外移大陸,主要是透過民間管道,屬於 農民的私下行為,長期而言,的確會使台灣處於不利地位。 「農業技術與高科技不同,門檻並不高」,梁文進表示,除非有特殊發明及相 關保護措施,否則外移就外移了,其實,農民不光靠技術,而是在於栽培管理, 農業受到氣候、土地等等條件的限制,在台灣適宜種植的,同樣技術與品種在 大陸不見得適合。 他認為要防止農業技術與品種外移大陸,政府應可朝向專利權保護著手,同時 應該要讓農民有所認知,建立保留農業技術與品種的觀念,切勿短視近利,只 是一味貪圖大陸的工資低廉和可大規模種植,最後反使台灣農業受到傷害。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 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21300065,00.html 2006.02.13  中國時報 新民周刊2006.2.10 2006中國咖啡紀元 林克倫輯 據統計,2005年雲南咖啡豆產量已達1.7萬噸,其中5000噸由雀巢公司收購, 剩餘1.5萬噸則遠銷至日本、德國,雲南咖啡豆在國際市場的崛起,雀巢公司 是關鍵角色。1989年以前,雲南全省幾乎沒有咖啡豆種植戶,而當年4位雀巢 咖啡豆專家來到雲南籌建咖啡豆農場,正式開啟中國的咖啡紀元。 17年前在雀巢公司擴充咖啡豆原料供應的全球戰略下,雀巢技術人員來到雲南 投入5000多萬元人民幣協助發展咖啡種植業,並免費培訓當地2158名咖啡農。 現雀巢公司每年在雲南的咖啡採購金額高達一億元人民幣,不但成功讓當地農 民轉型脫貧,今年雀巢公司還將推出100%雲南高級純咖啡。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 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21300072,00.html -- "醜陋, 只是質子和電子在排列組合下所創造出的另類風格" 截自 丹尼爾 但以理的夢境(198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240.107
文章代碼(AID): #13yCKKP8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