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經費僅韓國七分之一?讓校長焦慮到睡不著

看板AfterPhD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4年前 (2020/05/01 03: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學生人均經費僅韓國七分之一?讓校長焦慮到半夜睡不著的危機 2020-04-30 23:33天下雜誌 文 田孟心 去年,台灣累計5間大學拉下鐵門,宣告殘酷的高教競爭已展開。台灣高教學生每人分到 的經費僅日本的十分之一、韓國的七分之一,經費有限、少子化的衝擊下,大學治理如何 在危機中找到續命的金鑰? 「少子化的浪潮讓我每天都戰戰兢兢,有時候晚上還會睡不著,」很難想像,這句話竟出 自學生人數超過1萬8千名、全台私立技職第一大校南台科大校長盧燈茂的口中。 事實上,背後有統一等企業支撐,且年年獲教育部高額補助款的南台科大,面對少子化依 舊如履薄冰。「今年全國新生少2萬5千人,對我們私立科大衝擊更大,」辦公室裡,盧燈 茂面帶愁容地對《天下》記者說。 這位老校長的夢魘,幾乎是全台大學校長都無法倖免的難題:當1994年的高教擴張遇上近 年的少子化,大學倒閉潮就在咫尺。去年8月關閉的南榮科大,已是這波巨浪下的第5名淘 汰者。 前段班大學或許暫無存亡危機,但近年不斷攀升的高中生出國留學比例、教職員跳槽國外 大學人數,顯示高等教育正面臨嚴峻的全球化競爭。 退場嗎?如何找出新的生存價值?還可發展出哪些新的競爭優勢?此時此刻,「大學治理 」是台灣高等教育經營者必須面對的挑戰。 無論是控管財務、健全經營者主權結構、兼顧利害關係人的權益等,都左右了一所大學將 被帶往何方?會得到怎樣的聲望?或是否為社會認同?一旦學校的治理有了問題,遑論實 現大學教育的各種理想。 「一般看大學治理得好不好,英美常用的指標是學生、人才與財務,」研究高教評鑑,中 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說明,「學生」通常是指教學成效、創新度;「人才」是評 估教師與研究人員的素質;「財務」則是指一所學校是否能引進充裕的資源。「這三者會 是環環相扣的,」他強調。 大學的不同利害關係人,在這套環環相扣的框架下,追求各自的教育理想。而台灣多元的 高教型態,更開展出千百種方程式,各出奇招續命,或起飛。 學生: 特色教學培養好才、奇才 教學是一所大學的核心價值。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長,政大教育系教授侯永琪表示,「 每所大學經費、規模不同,教學是自己找到定位最重要。」 「少子化時代,學校陣容不堅強,人家不會看到你的,」朝陽科技大學校長鄭道明堅持的 教學特色,是增設亮點科系,與培養學生國際力。 3年來,他主導成立「航空學院」,學校交換生與雙聯學位生超過兩千人,教學承諾在本 次調查高居私立技職之首。 南台科大的教學特色,是與時俱進調整系所。一路從早期的基礎工專,發展至商管、應用 語文、數位設計系所。 「我們就是顧客導向,」盧燈茂進一步分享,「學生基礎不好,到了大三重力加速度也 不會,你要彎下去才能把他們拉起來。」拿下教育部23件教學實驗研究計劃,足見這所私 校重視教學的決心。 而肩負打國際盃重任的國立頂大,教學策略則不重「顧客至上」,追求的是如何培養「奇 才」。 「我們希望台灣不要只教出做代工的人才,」交大前校長張懋中感嘆,台灣學生很會「解 決問題」,卻少有擅長「定義問題」的領袖。 這幾年,交大、清大、成大都積極推動「特殊選才」:完全不看筆試成績,只重學習動機 與作品。校內選課與系所也調整成跨域學程,清大甚至出現「無菜單選課」(客製化學程 ),朝「實驗大學」之路邁進。 人才:把老師當寶,鼓勵創業找綠洲 能否實踐各式各樣的教學策略,取決於一所學校的師資。「我們學校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我的工作很簡單,想辦法讓每個單位請到最好的人,」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肯定地說 ,「北醫要成為最幸福大學,給老師最好的福利。」 根據調查,北醫不僅生師比是全台第二低,老師還享月退增額提撥,退休金可望較一般私 校教師高出100、200萬,以及子女念北醫免學費等福利。 林建煌更參考Google台灣總部,在北醫醫學綜合大樓設置了「幸福空間」,提供飲料輕食 供老師們討論閱覽。 北醫的老師們被當寶,也因頂尖醫學大學的教師,任務絕不僅「傳道授業解惑」。「學校 600多位老師,一年可貢獻學校15億,」林建煌解釋,這些資源,來自老師們承接的政府 機構與產業界計劃,近年學校更鼓勵老師將基礎研究的成果產業化,自己開公司。 將尖端研究落地,是國際學術機構趨勢,對學費長期凍漲的台灣來說,更是前段大學另謀 出路的新綠洲。新竹清華大學近年也誕生16家新創公司,全由校內教師研究的IP(智慧財 產)技轉,排行全台一般大學最多。 如何讓這麼多老師從研究室裡走向創業? 林建煌認為,校內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獎勵機制,「如果老師的升等,純粹用論文成果,他 們就不會這樣做。」在北醫,教師可透過論文、專利、技術移轉、成立衍生新創公司來升 遷。 清華大學也以獎勵與校園文化,來驅動教師們轉型。 以往,清大給人頂尖學術研究能量驚人,落地「市場」卻有距離的印象。近年來,清大修 改教授KPI:升等、彈性薪資除了看研究,還可以用產學合作、教學、服務品質來評等, 「大家才會放心追求多元價值,」清大校長賀陳弘說。 財務:要透明經營,也要懂得花錢 找齊人才、辦好教學,如何健全與控管財務,是大學治理另一項基本要件。 台灣每位學生每年的「生均經費」約10至50萬。相形之下,這個指標在韓國是70至80萬, 日本是100萬。歐洲、香港、新加坡是200到400萬。美國則是300至500萬。 顯見財務本身即是大學的第一道難關。無論公私立、一般或技職大學,都面臨巧婦難為無 米之炊的窘境。 其中,國立大學雖然總經費高,但能發揮的空間有限。「學費、教育部經費固定,變動的 就是競爭型計劃,但每年的『驚喜』也很小,」清大校長賀陳弘苦笑著說,節能可能是唯 一影響財務的方式,「水電費一年兩億,永續觀念的實踐能省下四分之一。」 往私校這端看,拓展財務的方法則較不受限。例如,醫學大學的附設醫院往往能帶來鉅額 收入,許多學校背後亦有財團撐腰。但財務經營不只開源節流,懂得花錢也很重要。 這幾年,像逢甲大學3年花40億投入興建新宿舍、新校區,已屬罕見景象。 「就算現在少子化,對學生重要的事,我還是要繼續投資,」逢甲董事長高承恕直言, 「治理就是要企業化經營,不然形同坐困愁城。」他也特別提醒,私校更忌諱董事人謀不 臧,「經營透明很重要,我們請資誠會計事務所查帳,財報全公開上網。」 逢甲大學的治理理念顯示,即使在逆勢中,還是有方法能找到資源。但大膽的決策自然不 是憑空出現,這帶出了大學治理背後的關鍵因素——經營者的領導力。 治理關鍵:大學經營者的領導力 「董事會一定要看得遠一點、寬一點,不能只看眼前,」高承恕也指出,理想的董事會須 懂得與校長互相配合、肯放資源,而非變成大學的「監察院」。 而公立學校由於沒有董事會,校長等同董事長兼CEO,角色更為吃重。已蟬聯5屆《Cheers 》大學校長互評榜首,台科大校長廖慶榮有所體悟,「領導者一人力量有限,校長要懂得 建立團結的組織文化。」 以台科大為例,廖慶榮著重提升「學校競爭力」、「師生滿意度」、「校友向心力」來換 取校內成員的榮譽感。「我每年都參加全台各地、中國大陸、東南亞、甚至北美的台科大 校友會至少一次,」他說。 他特別強調校長「親力親為」的重要性。「產學合作、雙聯學位計劃,我都代表學校出席 ,能讓對方倍感重視,」他舉例,有好幾個重大產學合作案都是因其親自接待,從頂大手 上搶到。 除了校長這位靈魂人物,大學治理的成敗還仰賴經營層與員工的溝通。政大教育系教授 侯永琪指出,「校園組織架構的樣態、內部決策是否民主、規章制度的建立、校務研究( Institute Research)是否健全等等都會影響。」 她進一步呼籲,「雖然少子化是外部環境影響,但做好大學治理,還是有幫助的。現在的 大學就是必須非常積極去觀察時局變化,調整人事、調整系所,哪怕是國立大學也一樣。 」確實,在調查中治理成績名列前茅的學校,共通性是「求變」。 過去,孩子滿街跑,大學曾有一段安逸的時光。如今走向動盪階段,每所學校得尋覓屬於 自己的那張新地圖。而「大學治理」是這個新時代裡實踐「大學理想」的致勝關鍵。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5318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13.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88276691.A.E92.html
文章代碼(AID): #1UgotJwI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