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部助拳本土博士 蛻變為國際人才

看板AfterPhD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5年前 (2019/03/13 17:34), 編輯推噓1(214)
留言7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科技部助拳本土博士 蛻變為國際人才 過去刻板印象認為在國內念博士,表現就不如到國外留學者,但在科技部推動千里馬計畫 幫助下,已有完全不同面貌,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柯佳吟,乍看像是藝人「柯佳 嬿」,在台大念博士班與博士後時,透過千里馬計畫前往美國史丹佛、耶魯大學研究,表 現同樣獲得肯定,2016年獲得台大教職後,還獲得科技部「哥倫布計畫」與一千萬研究經 費,柯認為台灣就讀博士環境並不差,只要夠努力、肯創新,一樣可以有好表現。 科技部今天下午舉辦年輕學者養成計畫MOST Young Scholar Fellowship頒授儀式,針對 獲得國內大專校院聘用的108年度計畫得主,由科技部長陳良基親自頒發榮譽頭銜,共有 超過50名獲得「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的學者獲獎。 陳良基指出,台灣未滿40歲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已由101學年度36%,逐年降至106學年度 25%,顯示我國高教年輕世代有斷層趨勢,而科技部推動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就是希望長 期深耕科學研究與科技發展,厚實國內學術人才研究能量,並讓學研機構有優勢可與國外 機構競爭人才,希望獲得上述計畫的年輕學者,在比現在教授年輕時擁有更多資源時,以 大膽探索科學的精神投入學術研究,以跨領域思維,跳脫框架,勇於挑戰權威,並與國際 連結,希望在幾年後能有好成績。 現為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柯佳吟,今天代表哥倫布獲獎者上台致詞,她說,自己 在求學路上是遇到多次挑戰,包括念碩士班時運動導致膝蓋嚴重受傷,不良於行,博士班 畢業前,指導教授因心臟病逝,博士後時受傷只能撐著柺杖走路,挑戰相當多,但最後自 己仍克服這些挑戰。 柯佳吟為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她說,在國內念博士的確有些挑戰,例如 一開始的視野不夠高、不夠廣,同儕之間的討論比較少,但好處是系上老師都願意幫忙, 後來拿到科技部千里馬計畫,前往史丹佛大學進行氣候變遷領域研究,才發現同儕勇於討 論與挑戰權威的學習心態,一開始對自己衝擊蠻大,尤其是語言、文化與思考方式的差異 ,前半年自己壓力相當大,但後來熟悉之後,自己的表現也不輸同儕,故她認為大家應該 對自己有足夠信心,台灣的人才能力是不輸給國外的。(許敏溶/台北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313/15326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50.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52469654.A.BD7.html

03/13 19:17, 5年前 , 1F
額...這個案例還不是到國外過水後才拿哥倫布嗎
03/13 19:17, 1F

03/13 20:08, 5年前 , 2F
拿到哥倫布的 也有沒過水 且非頂大的...
03/13 20:08, 2F

03/14 00:20, 5年前 , 3F
哥愛計劃很多土博 建議說明會要去聽看看 有拿到計劃的人
03/14 00:20, 3F

03/14 00:20, 5年前 , 4F
分享經驗
03/14 00:20, 4F

03/14 09:11, 5年前 , 5F
就不聘菜博士 當然斷層啊
03/14 09:11, 5F

03/14 09:54, 5年前 , 6F
太菜(程度有差) 為什麼要聘?
03/14 09:54, 6F

03/17 17:02, 5年前 , 7F
哥愛都有很多土博,其中也有表現很好的
03/17 17:02, 7F
文章代碼(AID): #1SYCwMlN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