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場學術惡作劇引起的爭議

看板AfterPhD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5年前 (2018/10/11 09:28), 5年前編輯推噓0(111)
留言3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一場學術惡作劇引起的爭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三人策劃了一場學術惡作劇,「創作」論文投稿至一些人文學科期刊,更獲得刊登。然而 他們自揭這場惡作劇後,其動機以至如何詮釋結果均有爭議。 1996年,物理學家索卡(Alan Sokal)投稿到期刊《社會文本》(Social Text),文章 透過加入大量科學術語但實際上在胡說八道,以測試期刊是否嚴謹審查文章,在刊出文章 那天他向雜誌《通用語》(Lingua Franca)揭發此事,批評人文學科領域部分學者挪用 科學、數學術語。事件被稱為「索卡惡作劇」(Sokal hoax)。 近日有三人自揭向學術期刊投稿,意圖更大規模複製索卡的惡作劇。學術界對今次事件反 應不一,支持者視之為「索卡事件2.0」,揭露了有關學科的根本問題,但批評者則指三 人公開事件時誤導讀者,而且不能單憑其實驗去否定整個學科。 這三個人分別是網絡雜誌《Areo》總編博克路斯(Helen Pluckrose)、擁有數學博士學 位的作者連世(James A. Lindsay)及波特蘭州立大學哲學副教授波高崇(Peter Boghossian)。 首次惡作劇遭批評 在2017年5月,波高崇及連世合著了假論文〈概念陰莖作為社會建構物〉(The Conceptual Penis as a Social Construct)並於期刊《Cogent Social Sciences》刊登 ,兩人同時雜誌《懷疑論者》(Skeptic)上撰文,指這是「對性別研究的索卡式惡作劇 」,並稱問題源於「後現代社會科學的迴音室」以及在「出版或消失」( publish-or-perish)的學術環境下,造就純為牟利而設、沒有門檻的「偽學術期刊」。 然而作家托雷斯(Phil Torres)在網絡雜誌《Salon》上批評指,兩人的惡作劇根本無法 如他們所言般「揭露性別研究的荒謬」,除了因為涉事期刊網站列出來的編輯沒有性別研 究領域的學者外,更重要是這期刊屬於「付費就可以刊登論文」那一種,根本沒有說服力 。 科普作家丁蒙特(Yvette d'Entremont)亦指出,其他人也曾嘗試類似惡作劇,投稿垃圾 文章到這類期刊上,而且涉事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為0.00,代表沒有人會 引用這期刊。她認為波高崇及連世憑此惡作劇去否定性別研究並不合理。 索卡本人也在《懷疑論者》上回應事件,指出兩人戲仿文章的主題本身並不荒謬,而且他 們最初投稿到另一性別研究期刊《NOR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Masculinity Studies》亦被拒刊登,婉轉地表示不能以這次惡作劇否定性別研究。 第二次惡作劇 波高崇及連世同意有關批評,於是決定更大規模去測試。兩人希望驗證自己的宣稱︰獲高 度重視、經同行審查的性別研究及相關領域的學術期刊,會否刊登明顯的惡作劇論文?他 們對「惡作劇論文」的定義是包括以下最少一種︰明顯荒謬或令人吃驚的主旨、明顯業餘 的句子結構、公開缺乏嚴謹、顯示出對有關領域了解甚少。 他們訂立三條規則︰ 主力投稿到有排名、同行審查的期刊,排名越高越好,最好在學科分支中排首位; 不會付費刊登任何論文; 假如任何期刊編輯或審核者問到論文是否惡作劇,他們會承認。 博克路斯於2017年9月加入,數個月內他們寫了幾篇論文,並學會了一件事——像上次惡 作劇般的論文不可能刊登在性別研究的頂尖期刊上。兩人承認以往的宣稱有誤,並轉而研 究第二個問題︰這些期刊會刊登甚麼? 在大約10個月內,他們總共寫了20篇論文,然而其中一篇論文引起注意,其後《華爾街日 報》記者追查,涉事的期刊《性別,地點與文化》(Gender, Place and Culture)亦要 求他們提供作者身分(7篇論文中,有4篇使用虛構作者及機構投稿,這是其中一篇)。有 見及此,三人決定提早結束計劃。 他們表示20篇論文中,有7篇獲接受刊登(其中4篇已在網上刊出,另外3篇尚未刊出);7 篇在中止計劃時仍在處理中(其中2篇已修改並重新提交、1篇正首次審核、2篇在期刊拒 絕或提出修改建議後未有足夠時間處理);6篇有嚴重錯誤,無法修改。 三人指最初的論文全部都在審核之前已被直接拒絕,在調整寫法後獲得審核的比率增加, 整體而言有約80%論文會送往同行審核。這些論文最後提交的稿件共有超過18萬字,連同 所有筆記、草稿、摘要、跟期刊審核者的討論等,則總共有約30萬至35萬字。論文橫跨最 少15個他們稱為「牢騷研究」的子領域,包括「(女性主義的)性別研究、陽剛性研究、 酷兒研究、性向研究、精神分析、批判種族理論、批判白人性理論、肥胖研究、社會學、 教育哲學」。 頂尖期刊的定義問題 那麼是次惡作劇到底能否如三人所宣稱,揭露有關研究領域的問題? 有批評者認為,涉事期刊並不如三人所言為「頂尖期刊」。哈佛大學專研性及性別的科學 史教授李察臣(Sarah Richardson)接受《BuzzFeed》訪問時就表示,她不認得很多三人 提交論文的期刊。 《BuzzFeed》則查看有關期刊在「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的排名,發現接納三人論文 的期刊在女性研究的排名分別為第5、8、24、27(總共有42本,時間為2017年),其他期 刊則根本沒收錄在資料庫。(三人使用Google學術的期刊排名,以期刊近5年發表的論文 去計算H指數再排序。) 三人在計劃簡介中稱社會學也受影響,但他們提交了三篇論文到JCR歸類為社會學的期刊 ,全部被拒絕刊登。《BuzzFeed》又指有部分期刊之所以被視作「頂尖」,是因為三人選 擇了一個極狹窄的領域,以至根本沒有其他期刊。 例如其中一篇獲接納的論文宣稱以女性主義角度重寫希特拉(Adolf Hitler)的《我的奮 鬥》(Mein Kampf),三人的記錄稱「頂尖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期刊」《Affilia: Journal of Women and Social Work》刊登此文,事實上這是JCR資料庫中,唯一一本同 時屬於女性研究及社工兩個領域的期刊。而在Google學術中,此期刊在女性主義與女性研 究、性別研究和社工三個領域均沒上首20名的排行榜。 又例如另一本接納論文的期刊《Journal of Poetry Therapy》,三人也同意這是非常小 眾的期刊。哈佛大學副教授、專攻政治研究方法的布拉克維爾(Matt Blackwell)在 Twitter上指出,此期刊中的論文引用次數不高之餘,其編輯部大部分成員均並非在大學 任教。 博克路斯則反駁指,這些期刊會刊登有影響力的論文,即使是刊登惡作劇論文中排名最低 的《Hypatia》。她說︰「假如你拒絕視《Hypatia》為有影響力的知識生產者,就需要摒 棄大量具影響力的女性主義哲學及女性主義知識論。當然,我們不反對人們摒棄這類思想 。」她的回應正好點出,論文對一個學術領域而言是否重要,不僅取決於在甚麼期刊刊登 ,另一項值得參考的指標是有多少人引用,不過由於計劃須在中途結束,這項指標無從得 知。 「牢騷研究」只講社會建構? 哈佛大學講師政治理論講師及作家蒙克(Yascha Mounk)稱是次計劃為「巨型版的索卡惡 作劇」,認為結果顯示學術界有嚴重問題。 有批評者指三人在其論文中使用虛構(但誇張)的數據,刻意模擬真正論文的語言,並正 面回應審核者的評語令論文得以發表,令這次惡作劇更像學術欺詐及造假。科普作家祖思 (Ketan Joshi)表示,今次計劃不像索卡當年的惡作劇,反而更像需要花費時間心力、 意圖瞞騙的科學造假事件。 薩塞克斯大學性別研究教授菲普斯(Alison Phipps)則提到,三人自稱是「左傾學者」 並把反對的學科貶稱為「牢騷研究」,據他們描述的計劃主要目標是「社會建構論」—— 這套思想挑戰、質疑某些一般視作「自然」的分類,例如性別角色、種族等。 菲普斯表示,學者互相監督並無問題,但她認為三人意圖否定有關學術領域,是基於政治 而非學術理由。她指出,受到批評的「牢騷研究」學科之中,有很多學術文獻並非採取社 會建構角度,而其他學科也有社會建構主義者。她又引述其中一本涉事期刊的匿名編輯提 到,三人提交的一篇論文被直接拒絕,未有送交同行審查,但三人匯報計劃時指論文經審 查,而且獲要求修改再提交。 三人指收到4本期刊邀請審查論文,但菲普斯質疑他們未有提到這些邀請是否期刊自動產 生。布拉克維爾亦指學術期刊極度渴求審查員,所以不會放過尋找新審查員的機會。由於 三人拒絕所有邀請,有關期刊是否真的會讓他們審查請文就不得而知。 帶有偏見? 科普作家恩格伯(Daniel Engber)認為,雖然三人的確騙倒幾本期刊,但這無法說明他 們針對的學科有何問題。他指出即使由專家作同行審查,也無法防止偽造數據,無論是性 別研究抑或癌症研究、心理學等學科,同樣會受影響。他亦提到,三人有5篇論文使用偽 造數據的方法,其中3篇獲接納刊登,成功率為60%;相比之下,其他沒有採用這方法的論 文,只有四分之一的論文獲接納。 恩格伯認為三人只針對自己不滿、政治化的研究領域,令計劃帶有偏見,更指三人雖然聲 稱檢視「性別、種族、性傾向、文化」等多個領域,然而其目標期刊、假論文內容方面, 均明顯以性別為目標。 他亦提到,去年10月16日,在溫斯汀(Harvey Weinstein)被揭性侵不足兩星期、#MeToo 標籤開始流行時,連世在Twitter上對此表示輕蔑。他說︰「#MeToo,被女性。那又如何 ?這是當定義過度擴張,受害者敘事獲社會獎勵時會出現的事情。」(該則帖文及 Twitter帳戶已經刪除,但該帳戶留下現時連世Twitter帳戶名稱,帖文內容仍可在Google 搜尋找到。)波高崇亦不遑多讓,他曾在Twitter發文譏諷︰「為甚麼所有屬於第三波交 集理論女性主義者的男性,都是身體虛弱而且有可怕的體態?」(帖文現在已被刪除,同 樣可以透過Google搜尋發現。) 雖然不斷把批評的學術領域稱為「牢騷研究」,但博克路斯、連世及波高崇在自揭惡作劇 的長文中強調,今次結果絕非顯示學術界墮落,亦不代表所有研究性別、種族、性傾向及 體重的人文學科研究者有問題。他們認為,大部分的學術研究確當,而且同行審查是嚴謹 的方法,製造對社會有益的知識。 也許在這方面,他們的意見跟批評者一致。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10569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93.1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39221304.A.0D8.html ※ 編輯: zkow (118.233.93.166), 10/11/2018 09:30:25

10/11 10:24, 5年前 , 1F
…養帳號?
10/11 10:24, 1F

10/11 11:08, 5年前 , 2F
這是google翻譯吧?中文超不順
10/11 11:08, 2F

10/12 11:03, 5年前 , 3F
這個id不意外
10/12 11:03, 3F
文章代碼(AID): #1RlgSu3O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