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高齡新院士…中研院人才斷層 10年補不了

看板AfterPhD作者 (捷)時間6年前 (2018/07/12 21:51), 編輯推噓6(8223)
留言33則, 1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高齡新院士…中研院人才斷層 10年補不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3239084 2018-07-07 00:54聯合報 馮忠鵬/上市公司獨董(台北市) 中研院新科院士名單揭曉,年齡平均六十五點五歲,從上屆開始即擔心的人才斷層現象, 似乎依然未扭轉。有院士指出,國內投入研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各領域都開始出現斷層 現象。以中研院物理所為例,未來十年將有四成研究員屆齡退休。 我在賓州某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指導教授,去年退休。所有他指導過的學生數十人,近 期在母校齊集一堂,為教授祝壽及祝賀榮退。 我們這些博士班畢業學生,除少數自行創業或到工業界任職外,多數選擇在美國及加拿大 各大學擔任教職。我們研究所畢業後,接替的幾乎都是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或交換學者。 他們畢業後,多數回到中國大陸各大學擔任院長、所長、教授。該校的台灣留學生,似乎 就此消失了! 筆者過去在台灣長住及創業工作,看到年輕一代的大學生,似乎不再有出國留學的動力; 一方面是博士不再吃香,另一方面是年輕人怕吃苦,寧可到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去讀書, 也不想到異國去吃苦,還得說英文、吃洋餐。這些年,極少看到從歐美留學回國的留學生 ,也就產生了中研院院士口中所說的斷層現象。 我認識的幾位新科院士,也都是早年的留學生,年輕的沒幾個。十多年前,台灣的科技業 ,尤其是半導體業,領先中國大陸數年;早年的留學生居功甚偉。現在中國大陸留學歐美 的人數,遠超過台灣留學生,以致於中國大陸的金融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一日千里。 當台灣政府不再重視博士人才,任由他們前往對岸教書或工作,還把在對岸教書的經歷汙 名化,不斷把人才往外推,不然就是汙衊遊走兩岸的學者,讓他們不再回頭。尤有甚者, 政府還對從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及學者教授有高度戒心。 台灣人才的斷層現象,未來十年內不但填補不了,恐怕還會繼續惡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45.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31403460.A.13F.html

07/12 22:18, 6年前 , 1F
當政府不再重視博士人才,任由他們往歐美留學或教書,不斷的
07/12 22:18, 1F

07/12 22:19, 6年前 , 2F
把人才往外推,讓他們不再回頭,幾十年後,最後這些人就變成
07/12 22:19, 2F

07/12 22:19, 6年前 , 3F
中研院的外籍院士....
07/12 22:19, 3F

07/12 22:28, 6年前 , 4F
美國白人到歐洲念書是不是也是同文同種?吃不了苦?
07/12 22:28, 4F

07/12 22:40, 6年前 , 5F
所以重點是要去歐美讀書 台灣的教授水準不夠
07/12 22:40, 5F

07/12 23:37, 6年前 , 6F
怕吃苦是怎麼說
07/12 23:37, 6F

07/13 02:51, 6年前 , 7F
應該是擔心沒人送禮不能吃香喝辣啦
07/13 02:51, 7F

07/13 02:52, 6年前 , 8F
傅嫈惠院士今年五月選上NAS Member,中研院院士中根本沒
07/13 02:52, 8F

07/13 02:53, 6年前 , 9F
幾位選中。所以不要再造假新聞來矇騙納稅人了!
07/13 02:53, 9F

07/13 07:22, 6年前 , 10F
上市公司獨董? 現在獨董是什麼都懂是嗎?
07/13 07:22, 10F

07/13 08:30, 6年前 , 11F
有些只是不想離家遠好嗎
07/13 08:30, 11F

07/13 09:03, 6年前 , 12F
院士跟研究員是不一樣的你知道嗎
07/13 09:03, 12F

07/13 09:27, 6年前 , 13F
院士越來越老是正常的,之前我有貼過國外報告,學者做出
07/13 09:27, 13F

07/13 09:27, 6年前 , 14F
突破性研究的年紀是越來越老
07/13 09:27, 14F

07/13 11:11, 6年前 , 15F
大家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還能再成為另一個巨人嗎?
07/13 11:11, 15F

07/13 11:12, 6年前 , 16F
真的值得研究的事情是越來越少了 越值得研究的也越難了
07/13 11:12, 16F

07/13 11:13, 6年前 , 17F
要克服的難題 已經不是以前靠天資聰穎就能達到的
07/13 11:13, 17F

07/13 11:14, 6年前 , 18F
研究資源 還是得靠成果與資歷才能累積得到 也才有機會
07/13 11:14, 18F

07/13 11:15, 6年前 , 19F
做些突破性的研究...不老也難啊...
07/13 11:15, 19F

07/13 15:55, 6年前 , 20F
樓上,還可以站在奴工的肩膀上提高自己高度
07/13 15:55, 20F

07/13 16:30, 6年前 , 21F
台灣研究環境那麼悲劇…還留在這不是傻了就是笨了…
07/13 16:30, 21F

07/13 16:32, 6年前 , 22F
奴工數量不足。
07/13 16:32, 22F

07/13 16:56, 6年前 , 23F
留在這有幾萬個傻了或笨了?念過大學的也被這些傻了或笨
07/13 16:56, 23F

07/13 16:57, 6年前 , 24F
了的人教過...不知s大是否也是?
07/13 16:57, 24F

07/13 16:59, 6年前 , 25F
奴工的肩膀若真的能站,能提升多少高度...?
07/13 16:59, 25F

07/13 21:40, 6年前 , 26F
p大…我高中畢業後就出國讀書了,感到小確信
07/13 21:40, 26F

07/13 23:36, 6年前 , 27F
可笑的人才斷層 台灣新一輩的土博不就是這群人培養的
07/13 23:36, 27F

07/13 23:36, 6年前 , 28F
如果有人才斷層 不就是你們的錯嗎?
07/13 23:36, 28F

07/14 02:49, 6年前 , 29F
推樓上
07/14 02:49, 29F

07/14 06:25, 6年前 , 30F
恭喜 s大可能沒有被傻了 笨了 的老師教過...
07/14 06:25, 30F

07/14 06:30, 6年前 , 31F
念到高中 可能被傻了 笨了 的老師的學生 教過...
07/14 06:30, 31F

07/14 16:43, 6年前 , 32F
很正常啊!研究突破的年紀愈來愈晚了
07/14 16:43, 32F

07/14 21:32, 6年前 , 33F
j大既然覺得正常,為何要有這個貼文?
07/14 21:32, 33F
文章代碼(AID): #1RHrp44_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