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迫「駭」知識:學術私有化 學者民眾都受

看板AfterPhD作者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間11年前 (2013/01/24 14:04), 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H0ClHBO ] 作者: dearevan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迫「駭」知識:學術私有化 學者民眾都受 時間: Thu Jan 24 13:51:10 2013 1.媒體來源: 台灣立報 http://ppt.cc/7v6s 迫「駭」知識:學術私有化 學者民眾都受害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月24日 上午12:32 策劃、編譯■李威撰 學術出版的倫理爭議,因史瓦茲的自殺而再掀話題。生前致力於學術研究取用的史瓦茲, 曾批評現行的學術出版制度,凸顯「公共文化的私人剽竊」問題,在他看來,受害者除了 學者,還有廣大的公眾。 成本轉嫁 出版商輕鬆獲利 出版業中,學術出版依循的是一套特殊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模式底下有3個主要的經濟行 為者:學者、出版者及學術機構。 學者負責供給,除了知識的生產,他們還要肩負許多原本應由出版業者負責的編輯工作, 而學者這部分的勞動,幾乎是不支薪的。 學術機構是需求者,但他們不只是購買學術產品,還要聘雇產品的生產者,而薪水的發放 ,等於是補貼知識生產的勞動。雖然個體戶也是需求方,但以JSTOR的銷售利潤總額來說 ,個體戶僅占0.35%,因此在這商業模式底下的重要性可說微乎其微。 出版者則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功能是文章的蒐集、包裝、電子化、同行評審及流通。然而 ,編輯與審查工作已有相當的部分由生產方包辦;而酬勞的支付,由需求方負責。因此, 出版業者省下不少生產投入成本。 這一商業模式,對購買期刊的學術單位(尤其是圖書館)最不利。一方面,出版商不斷提 高價格,每年的價格成長幅度達7.6%;但另一方面,學院財務普遍吃緊,面臨預算緊縮 ,學術行政單位不願花更多錢購買期刊。然而,因為學術發展專業化與細緻化,更多、更 新的期刊不斷出現,學術單位很難拒絕研究者的購買需求。 制度使然 研究者多屈服 學術出版的商業模式之所以特殊,乃因生產者與使用者幾乎是重疊的。使用者吸收買來的 知識,再用於新知識的生產,如此循環不已。出版者則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多餘的利潤 ,獲利最多的是學術出版商。 學者為何接受這個制度?作為生產者,儘管有愈來愈多研究者不滿,並挺身支持開放獲取 (open access)運動。但有人士指出,學者出版研究成果,除了是實踐自己的理想,很 大一部分則跟策略性考量有關。 美國的學院裡,「不發表就等死」(publish or perish)被奉為金科玉律,對新進學者 尤是如此。升遷或取得終身職位(tenure)是學者職業生涯的重大關卡,主要的評量依據 ,是學術產出的質量。所以,學者願意投注大量心力在學術生產,特別是努力投稿錄取率 極低、絕大多數文章要付費才能閱讀的頂尖期刊。 美國人類學研究者肯吉歐(Sarah Kendzior)分享自身經驗,曾有教授問她何時要發表文 章,她回答「盡快」,但教授卻說:「妳要分散自己的文章,用在對妳職業有利的時刻。 」「在準備終身教職前,不要把妳的點子都用光了。」 在肯吉歐看來,學術出版與其說是知識的分享,不如說是跟求取職業生涯的保障有關。「 這跟知識生產較無關聯,而是跟知識由誰掌握(或保管)、對作者的職業生涯有何作用較 有關。」 有問題的不只是體制內部,另一個問題是,體制將公眾排除在知識的生產與消費之外。這 就是開放獲取運動所關心的:公眾能否免費取用研究成果? 付費高牆 大眾難翻越 以JSTOR為例,訂戶若是學術單位,訂閱1年的費用高達5萬美元;若是個人購買,單篇文 章平均是19美元,最高達50美元。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無法購買的民眾,等於跟研究成 果無緣。 贊助研究的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曾因撥款補助計畫與公 眾生活脫節,遭到政治人物的抨擊。但是,公眾如果無法取得研究成果,民眾一樣與研究 脫節。 史瓦茲被捕後沒多久,科技界人士麥斯威爾(Gregory Maxwell)將超過1萬8千筆的學術 文件放在海盜灣(The Pirate Bay)上,他在一篇聲明中表示:「期刊、畫廊還有博物館 ,所有這些往往跟它們自己標榜的崇高宗旨不一樣,它們自詡是知識的傳播者。」但他認 為,他們反而更像知識的審查官。 4.備註: 出版商表示:人家也是很辛苦居中協調審核文章耶!獲得知識本來就該付出代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40.9

01/24 13:53, , 1F
做這種學術資料庫的出版商已經不是審查官而是吸血鬼了
01/24 13:53, 1F

01/24 13:58, , 2F
吸血鬼+1
01/24 13:58, 2F

01/24 13:59, , 3F
沒錯 這些出版商根本就是學術的吸血鬼
01/24 13:59, 3F

01/24 14:03, , 4F
大學圖書館一年就不知道給 elsevier 吸掉多少錢
01/24 14:03, 4F

01/24 14:03, , 5F
下載也要錢 投稿也要錢 出版商超爽的
01/24 14:03, 5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dearevan (140.109.40.9), 時間: 01/24/2013 14:04:07

01/24 15:16, , 6F
好像關注這件事的人比較少?我在phd也只看到幾篇討論
01/24 15:16, 6F

01/24 15:44, , 7F
用arXiv
01/24 15:44, 7F

01/24 15:59, , 8F
那以後大家都投稿到open access期刊,但教育部會刁難不承認。
01/24 15:59, 8F

01/24 15:59, , 9F
教育部不換腦袋我們講沒有實際作用。
01/24 15:59, 9F

01/24 16:15, , 10F
反過來變成出版商在影響研究者的生涯了 某種程度來看是大
01/24 16:15, 10F

01/24 16:16, , 11F
型綁架案吶XD 整個研究生涯的制度都繞著出版商跑
01/24 16:16, 11F

01/24 19:50, , 12F
arXiv+1
01/24 19:50, 12F

01/24 20:48, , 13F
一起投到open access...那誰要當第一批??
01/24 20:48, 13F

01/24 20:59, , 14F
向史瓦茲致敬
01/24 20:59, 14F

01/25 23:17, , 15F
不過生醫類的很少很少人放到arXiv啊..不過Plos ONE.
01/25 23:17, 15F

01/25 23:17, , 16F
BMC就越來越有人投
01/25 23:17, 16F

11/11 21:01, , 17F
不過生醫類的很少很少人 https://daxiv.com
11/11 21:01, 17F

01/06 21:45, 5年前 , 18F
一起投到open ac http://yofuk.com
01/06 21:45, 18F
文章代碼(AID): #1H0CxPdv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