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評鑑的迷思---sci能搶到飯吃嗎?

看板AfterPhD作者 (ggg)時間13年前 (2011/04/21 15:35), 編輯推噓1(108)
留言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SmileFace (明天好天氣)》之銘言: : 標題: Re: [轉錄][新聞] 廖玉蕙:評鑑的迷思 : : 但,你做的是什麼,沒啥人關心 XD : 反正只要有paper 被登出來就好了 : 有paper ,代表有績效,算年終獎金時有你一份 : 沒paper ,代表你在混,別肖想年終了,以後還想要計畫,先生paper再說... : : 問題來了,做新的東西風險很高,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 : try 條件可能try 個幾年還沒有找到 : 但學校才不管你這些..你沒paper 就代表不夠努力.. : 所以沒辦法了..就去做做風險低的、好發paper 的 : 反正SCI 期刊那麼多,總會有適合的,不是嗎? : : 我也曾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熱寫青年啊 : 但,遊戲規則就是這樣..不順著他走,沒飯吃啊! : ===================================================================== 教育部 系所評鑑, 教師評量, 國科會研究計劃申請, 5Y500E 這裡有很多 博後網友 顯然分不清 系所評鑑, 教師評量, 六/四年條款 的實施對象與評比辦法. 但見很多網友反應還是認定數 SCI 單純有效, 然後就是數落 "沒有淘汰", 對於系所評鑑要重視教學, 讓學生有自信, 增加學生就業, 增強學生對系所認同, 不是很贊同. 但對教師淘汰不夠猛又反應很激烈, 對於急著找教職的博後言, 似乎巴 不得讓評鑑趕快騰出一些職缺來, 可是最近少子化問題一攤出來, 整個 系所評鑑似乎也不用太專注於威脅學校汰劣, 多聘人了. 台灣現狀的博生都是數 SCI 畢業的, 有很多老教師可以被比下去, 所 以沒有欠自信心的問題. 但是, 若不是教職工作, 似乎對其他工作就不 是如此有把握了. 教導學生有自信並增加其就業率, 對博班也是同樣適 用的, 博班就業機會應該不僅僅只有教職, 產業然道不要嗎? 年終沒加薪, 那不是沒飯吃, 是只能吃得少, 但若真的都沒工作職缺, 可能真的是失業吃家裡, 如果再撐不住那就是 "沒飯吃". 三 四十年前的國立大學畢業生每班有一半都是失業的, 所以出國者眾. 月薪 800 元的大學助教(還得畢業前3名)比國軍少尉待遇還低, 單一個 月包飯就吃掉 300元. 系主任是連拐代騙的求人. 產業界不要大學生, 只因為都不懂工廠生產的現代化產品. 可是大學生 畢竟能力是有的, 放下身段拿技職校的書先看看再去應徵, 也能說得不 離譜, 慢慢地口碑就出來了. 30年前的碩生, 就業狀況其實也好不到那去, 只有幾項台灣研發跟得上 的電子資訊是熱門的, 其他的也是被老板嫌死的居多. 但只要台灣的研 發跟上世界前沿的, 局面就改觀了. 至於教職, 從來就是大魚吃小魚, 碩士趕走學士, 博士壓倒碩士, 數 SCI 是從 1991 就開始的. 現在可好, 被吃的不想生兒子跟著來受苦 了, 一堆博士再不想到業界將產業做大做起來增加大家的就業, 那就 是相互吃自己了. 沒有了學生就沒有了教職, 就是如此簡單, sci 能當飯吃?!

04/21 19:24, , 1F
也許在某些重應用的領域,可以要求求教職者需有業界經驗
04/21 19:24, 1F

04/21 19:24, , 2F
其實美國蠻多大學有這類的教缺
04/21 19:24, 2F
只要不要亂獎懲, 亂鼓勵, 以致扭曲市場供需機制, 生命都是會看出實況找到 出路, 出路也都是人去走出來的.

04/21 21:50, , 3F
反正大家也都很清楚SCI就是只有在台灣島內吃得開而已.
04/21 21:50, 3F

04/21 21:51, , 4F
想去港新..甚至美國找教職找工作. 不是SCI點數高就好的
04/21 21:51, 4F

04/21 21:52, , 5F
要搞評鑑公式也沒甚麼不好. 但至少搞個有實際意義. 遵循
04/21 21:52, 5F

04/21 21:53, , 6F
公式拚高分的就真能衝出台灣放眼世界. 這樣我們的PhD教育
04/21 21:53, 6F

04/21 21:53, , 7F
才有意義啊..
04/21 21:53, 7F
這是老問題, 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這樣一個精確又不變的公式? 還是這只是便宜行事的幻想幻術? 涉及人的事, 因為人會學習, 所以後面跟著 做的會重覆同樣的效果嗎? 同樣地人也會遺忘, 所以跟人有關的是會量變的. 要衝出台灣放眼世界, 那只要對別人有利也能互利, 事情自然就會發生. 不然就學洋大人船堅炮利, 不開放讓我進去就給你不利, 也就是能給人利與害 而已. 不知也不能善用利害就是亂獎懲, 亂鼓勵. 與人性相違當然寸步難行.

04/22 02:01, , 8F
看來每個階段的人都有對這個系統不滿意的地方
04/22 02:01, 8F
教育部的官員職員都是期望有個公式調查一下算算, 可以代替評委去做評鑑, 甚至把評委當成是查核申報資料是否屬實的訪查員. 大教授們給這些官員一灌起迷湯來, 就個個變天縱英明, 縱使擬個公式從來也 沒發個論文請同行覆驗一下, 再經多處檢驗就先當真理實施起來. SCI 只是表達一個期刊刊物受到同行參閱與參考重視的程度, 鼓勵到同行多的地 方去討論是對的, 但說一個點數值多少錢, 純脆就是想變相加薪用的. 是想多搶 一口飯, 而不是能多造出一口飯. 最後就鬧得很多人沒飯吃. 很多新領域出來的時候連像樣的刊物都沒有, 她的價值能這樣估算? 要講價值就 要 "實踐驗證". 若說鼓勵那是可以的, 但凡跟人相關的事, 過猶不及, 只有與 時俱進, 隨時檢驗檢討才不會大失誤. 理工到人文社會亂闖亂指揮根本就是自以 為天縱英明罷了. 如同教改, 這些天縱英明的公式訂定者只是讓 PhD 的科學真理修練更蒙羞而已.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5.114 (04/22 14:03)

05/23 22:28, , 9F
目前系所自己評鑑玩評鑑玩得好的都是私校 都來真的
05/23 22:28, 9F
文章代碼(AID): #1DhzuqxF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