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錢學森之問

看板AfterPhD作者 (ggg)時間13年前 (2011/04/05 13:16), 編輯推噓4(4022)
留言2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道題似乎用在台灣也是一樣的疑問?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 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 不出傑出人才。」當時94歲的錢學森曾這樣向溫家寶總理建言。 =========== 直白的說, 就是漢文化地區辦了那麼久的大學, 為何出不了 "傑出人才"? 這就是錢學森告老時對當今中國的疑問. 一個窮國, 不要褲子要原子, 但沒有投擲能力那是要在那引爆? 雖然當年林彪 說可以拆解偷運進老美的後花園在你家附近引爆, 是有創意, 但要動手實現, 難度甚高. 老共當年用蘇聯的 IL-28 採用抗戰時就同英國勞斯萊斯合作得來 的噴射引擎, 改造出可投擲空爆的飛機, 但也飛不到老美. 錢學森獨排眾議造長程導彈, 理由是飛彈是一次性的, 沒有維護問題, 甚至想 造當時最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 便於窮國運輸. 最後仍然是造了綑綁式的液體 火箭, 在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東西兩點與阿巴尼亞組成三個觀測點下, 放了人造 衛星, 進了聯合國. 這當然是依靠了創新突破才可能用窮辦法做到. 他想的是 "創造人才" 不是 "撈天才", "拿錢吸引世界人才". ==================================================================== 李政道破解「錢學森之問」:傑出人才需一對一教育 http://news.sina.com 2010年11月01日 00:03 中國日報   (北京三十日電)「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面對著名 的「錢學森之問」,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今天給出了破 解良方:「一對一」的精英教育。   作為首屆「創新中國論壇」的主席,李政道做了題為「求答錢學森之問: 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的主旨報告。李政道從錢學森的求學之路講起,參照 錢學森曾經就讀的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師生比例,得出觀點「培養 創造科學和發明技術的人才,需要如錢學森先生和他求學時代的老師馮 卡門教 授『一對一』的精英教育經歷」。   以2009年為例,加州理工學院有大學生951位,研究生1179位,教授和研究 員299位,大科生與教授研究員的比例約為3.2:1;麻省理工學院有大學生4232 位,研究生6152位,教授和研究員1707位,大學生與教授研究員的比例約為 2.5:1。李政道說3.2和2.5都在一個層級上。而這一比例國內許多大學恐怕做不 到。   李政道認為,精英教育指「精英的學生」由精英的老師作「一對一」的教 導。執行精英教育的學院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模式,也可以一位元老師輔導三四 位學生,但必須抽出時間「一對一」輔導。錢學森和他的導師馮 卡門是如此, 李政道和他的導師費米教授也如此。   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期間,費米每週都要花上整個半天向李政道作「一對一」 的教導,並告誡他「任何物理疑問,都應經過自己獨立思考,找出路徑,克服 困難,尋求答案。」李政道至今還記得費米有一次問他太陽中心的近似溫度是 多少,當時的李政道對這個不是自己博士論文研究的問題支吾其詞。費米告訴 他必須自己獨立證實,才可信任,並幫助他設計和用手工製作了一架專用的 「大計算尺」,很快李政道可以自己運算太陽內部的溫度分佈,大大增進了自 信和興趣。「他的教導使我終生受益。」李政道說。   有「神童博士」之稱的李政道在西南聯大時就受益於這種「一對一」的教 育。剛上大一就與束星北教授「一對一」地討論物理問題,讓他受益良多,終 以「大二」的學歷被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3年後便以「有特殊見解 和成就」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辨。憶往昔,李政道很感慨:「抗戰時期,浙江大 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環境艱苦,物質條件很差,但培養了很多傑出的科學技術創 新人才。這段歷史值得研究。」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 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 『冒』不出傑出人才。」當時94歲的錢學森曾這樣向溫家寶總理建言。   如今,84歲的李政道這樣啟迪後輩:「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 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

04/05 13:18, , 1F
是啊. 所以要達到2.5:1的師生比才會有搞頭. 稍微去精算一
04/05 13:18, 1F

04/05 13:19, , 2F
下. 恐怕500億真得集中投在一所學校身上. 才能做到2.5:1
04/05 13:19, 2F

04/05 13:20, , 3F
師生比,且薪資水準對國際頂尖人才有吸引力的目標
04/05 13:20, 3F

04/05 13:42, , 4F
那比例其實是一堆老師不想帶學生
04/05 13:42, 4F

04/05 16:01, , 5F
中國的教育很先進阿,看看海外中國人(含台灣)教出幾個
04/05 16:01, 5F

04/05 16:02, , 6F
諾貝爾獎得主就知道了。失敗的是中共的那一套..
04/05 16:02, 6F
李政道說的是: 集天才, 一對一教優秀人才, 算是老式的師徒制. 他的 美式經 驗是研究生時代, 不是大學本科生. 錢學森是先學理論計算的, Von Karman 是在全世界各地造風洞出名的實驗專家, 到德國接收 V2 火箭是兩人一起去的, 使錢見識到是如何造出來的. 兩者互補. 老共的第一個火箭是蘇聯改造的V2. 錢的貢獻是讓落後窮國能自力及時趕超. 到目前先富起來的時代, 不是有錢就有一切精英嗎? 錢此時卻做出此問 ! 那幾個諾獎華人對當今的中國有過貢獻嗎? 先進到當洋奴?!

04/05 17:12, , 7F
哈哈,做研究哪有這麼多民族主義,你扯太遠了。
04/05 17:12, 7F

04/05 17:13, , 8F
科學家就是哪裡可以讓他對科學做出最大貢獻就往哪裡去。
04/05 17:13, 8F

04/05 17:13, , 9F
錢學森對科學有什麼貢獻呢?哈。
04/05 17:13, 9F
錢是被老美用民族主義或主義思想對付最出名者之一. 有道商人無祖國. 若科學家如同資本家只逐私利而生, 社會群眾不願替第一名書生付帳單就是有理的事. 如此一來, 若不是一手交錢一手換論文, 那會貢獻出論文嗎? 祖傳秘方跟科學家(文人書生)無祖國, 似乎是漢文化的特徵, 所以才有宋明腐儒.

04/05 18:15, , 10F
所以樓主你的觀點是?
04/05 18:15, 10F
祖傳秘方是鄙帚自珍, 如同沒有賣國自利就不會有民族排外, 這都是互為因果. 漢文化是有過世界主義才會有閉關鎖國的明儒, 但這世界本就是內外親梳有別, 不可能忘了根本. 完全排外是一種自私自利, 但忘本媚外唯利是從, 當然也是 無從被自家人推崇, 這也是近代中共會有文革時, 抓革命促生產的原因. 人才 肯不肯為千萬人謀福利是環境問題, 也是認知與互信問題, 誰會為跟自己過不 去者去賣命謀他的福利? 諾獎是跟慈濟同性質的讓利嗎? 錢學森有個學習經驗值得參考: “後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 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裡,你必須想 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 才能跑在前沿。這裡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 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 、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麼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 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 。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於研究別人沒 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 ,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 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薰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 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04/05 18:30, , 11F
科學家就像資本一樣,自由流動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04/05 18:30, 11F

04/05 18:31, , 12F
當然如果要搞民族主義,第一時間老美就不會接納錢學森
04/05 18:31, 12F

04/05 18:32, , 13F
總不好想學東西的時候高喊科學家應該不受政治干擾自由流通
04/05 18:32, 13F

04/05 18:32, , 14F
東西學到以後又用民族主義罵不回國服務的是漢奸吧?
04/05 18:32, 14F

04/05 18:33, , 15F
如果立場飄忽不定,實在不太好,只是逞口舌之快而已。
04/05 18:33, 15F
資本家想逐利當然是擋我獲利者皆是寇仇, 所謂自由流動不就是藉口? 利來利往, 免不了就是競爭鬥爭, 彼子為我所用跟因糧於敵本就是生物 的生存競爭, 只是人群社會就是個公平交換的道義所建立. 聰明才智大 者不可能因才而享特權而毫不回報培育的社會. 錢學森是抗戰時留美進修, 那時是中美同盟, 所以老美接納老中. 彼時 的老日都被塞到集中營, 還沒聽過有啥 "自由流動". 但錢後來不慎參 加了一次讀書會, 所以被老美列入了黑名單對付. 錢選了中共而非台灣, 錢的岳父是國民黨將領蔣百里, 是耐人尋味. 是不是不回國服務, 端看利來利往, 但不可能盡佔盡便宜吧 ! 納稅百 性, 往日教師罵個漢奸總是有一種受害者心理感受吧 ! ======== 錢學森對科學有甚麼貢獻? 如果您學流體力學自然會碰到 Von Karman 如何化簡解出複雜的偏微 分方程, 其結果跟實驗的量測是接近的. 錢在美國時是研究超音速與 壓縮流的理論先鋒, 被隔離監禁後, 當然是不再能發表. 在美國出的書是 Engineering Cybernetics 中文為 工程式控制制論 談的就是非線性自動控制的數學推導模式與求解. 造出中國從來未有的火箭, 那就是工程發明, 發明物如同金字塔就是 反應當年的科技方法與思惟. 工程發明就是正確認識科學原理後, 找 出新方法途徑創造出解決時人需求的新創物. 人類的文明進步是仰賴 於實體的發明創造物被應用, 而非僅止於只有分科深入的發現, 科學 發現常需依賴精確的數學工具描述後, 才能有重覆性被利用與進一步 可做預測性的應用, 沒有可預測性及其可覆驗性就沒有科學價值可言. 新發明物可以一再被重覆製造出來就是符合其科學的可覆驗性. 軍事科技跟商業公司的 know how 機密都不是隨意公開的, 有些是用 諾獎未必就能換得來的. 發明是人造的, 發現是上帝造好的, 等著被人找出來.

04/06 12:06, , 16F
所以錢學森回國後就沒有貢獻了~(攤手)
04/06 12:06, 16F

04/06 12:20, , 17F
給樓上p大,如果您說的成立,那李國鼎也可以說沒有貢獻囉
04/06 12:20, 17F
理學院習慣做發現新事物的新規則, 工程學院則做發現新方法創造新發明與新應用 , 但不管新發現或新方法新發明, 如果都沒有人接受認知, 也沒有需求, 那就是拿 不到錢來繼續做研究. 科學若不能解決問題(疑問)就不是科學. 錢學森對中國的科學貢獻明顯可見.

04/06 13:11, , 18F
李國鼎對科學領域當然沒有貢獻,如果要混淆的話,檳榔西施
04/06 13:11, 18F

04/06 13:12, , 19F
讓貨運司機提神替研究人員運送材料,對科學也算有貢獻囉?
04/06 13:12, 19F

04/06 13:14, , 20F
講回錢學森,如果真要獎錢的功過的話,大躍進畝產萬斤他也
04/06 13:14, 20F

04/06 13:14, , 21F
絕對脫不了關係。
04/06 13:14, 21F

04/06 13:20, , 22F
至於長程火箭,那不就正是一種me too嗎?
04/06 13:20, 22F

04/06 13:21, , 23F
指導老師肯這樣花時間教導真是佛心來了 我也想要這種導師
04/06 13:21, 23F

04/06 13:21, , 24F
那可不是"開創性"的研究,如果追隨西方腳步製造長程火箭
04/06 13:21, 24F

04/06 13:21, , 25F
可以算是"創新" "發明"的話,那何來中國人沒有創新能力之嘆
04/06 13:21, 25F

04/06 13:29, , 26F
原本沒有ipad的中國也自製出了一堆平板電腦不是嗎?
04/06 13:29, 26F
李國鼎對推動台灣的科技發展是有推動的貢獻的, 這不會有人置疑. 如果要談檳榔西施, 第一個實現這個方法創新的, 絕對可以擁有該項行銷法的 智財權. 她的領域在管理學院的行銷. 此法具科學的可覆驗性, 所以到處被引 用實施. 當然, 這個前提是 "第一個發明/發現". 錢學森用太陽能量與光化合轉換率的數量分析, 推論畝產萬斤是可能的. 他本來就是做這類理論分析的人, 這就是一般說的先探討理論可能性, 這如同數學式要先探討存在有解後, 才進一步去求解. 這個世界有火箭, 那是從宋朝就有了 ! 德國發明了V2火箭炸英倫, 蘇聯是先用 火箭放了人造衛星, 這個發明是在地球衛星, 但核彈的施爆一直都是定置或用 轟炸機施放, 只有老共先提出要用制導的導彈來施放, 而且也做了, 只因為老 共沒有長程轟炸機. 現在沒有創新性的全仿造 ipad, 當然不會是屬創新發明, 還要被 Apple 公司告. 要上市自製且能行銷到美國的平板電腦, 若功能要相容, 當然得有其不觸犯人家 智財權的創新處. 同樣功能的器物也是可以有 "不同的" 用法, 材料與造法, 這 些雖不是石破天驚的全無古人的發明, 但仍然是新的改進創新. 學校為何未能培育出傑出人才 是錢學森之問.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5.114 (04/06 14:47)
文章代碼(AID): #1DcgMO1A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