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非洲] 西非的文化洗禮 第三彈

看板Africa作者 (放空是沒有極限)時間16年前 (2007/11/19 15:3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ultureShock 看板] 作者: kchih (kchih) 看板: CultureShock 標題: [非洲] 西非的文化洗禮 第三彈 時間: Mon Nov 19 07:14:29 2007 沈寂已久的西非文化衝擊第三集出版啦!!原因是我快回台灣了,要是在台灣寫這篇倒挺 沒意思的。 +++ 小狼狗產業 - 甘比亞的地理位置算是還不錯,距離美國跟歐洲大概都只有六個小時左右 的航程,嚴格來講是可以發展一些適合的產業,畢竟人工在這裡實在太便宜了。雖然如此 ,在這兒還是很難看到什麼工業,聽到一些投資大多還是以失敗收場,我想失敗的原因不 外乎是"人"的因素吧。但是,在這個治安良好和官方語言是英語的甘比亞,卻也靠自己的 一些優勢發展屬於自己特色的觀光產業。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我們稱之為「小狼狗產業」 。簡單解釋就是,孤獨寂寞覺得冷的歐洲女人會來甘比亞找尋「慰藉」與「感動」。當然 這樣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班竹,一個有陽光、沙灘、和「猛男」的首都。走在路上想要 分辨很簡單,一般正常的甘比亞黑人都是理光頭,如果找到米粉頭的或是爆炸頭的,大概 有99.7%是出來討生意的。以男女平等的角度來說,就像泰國或菲律賓的性產業是以供男 性為主,甘比亞就是換過來以提供服務給女性顧客,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行銷模式也 差不多,就是這些出來討生意的,一看到白女人,就會衝上前搭訕。所以說在甘比亞首都 班竹的街頭,很常看到黑白配,年輕體壯的黑少男旁邊勾著歐洲龐然大物的老女人... 食物 - 甘比亞人的主食是白米,但是跟我們在吃的米又不太一樣。像我們習慣吃的米, 就是要黏黏QQ的才覺得好吃,而甘比亞的當地米卻是乾乾粉粉的,吃起來倒很像用麵粉做 起來的米。而當地配醬料,主要就是以花生醬、當地苦蕃茄、茄子、洋蔥跟一堆油,攪一 攪混一混煮熟就成了。基本上大概就是兩三種口味在變,很難想像,他們這一輩子,天天 三餐,醬料都是那幾種而已... 而且大概是數百年都口味都是這樣吧。 泡茶 - 這邊黑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樹下泡茶聊天下棋,像極了我們社會的老人家的休 閒活動。但是在甘比亞可不是只有老人家才這樣,可說是全民運動。所以常常可以看到, 在我們所謂的上班日工作時間,一群正值身強體壯勞動力極佳的年輕人,坐在大樹旁,泡 茶聊天。這樣的國家還談什麼競爭力呢?當然他們覺得這樣才是生活,我們倒也不能說這 樣不對。而很有趣的是,他們所泡的茶,土話稱「阿泰呀」,就是我們所認識的綠茶,他 們也都知道是「中國綠茶」。所以這裡賣的茶葉盒上一定要寫上「Chinese Green Tea」 再配上幾個漢字才會有好的銷售。大概是為了符合當地市場,這些茶葉不像我們買都是一 大包這樣買,這邊都是以小盒分裝好,量少便宜,才能讓這些口袋裡有閒錢的黑人隨時可 以來一盒。只是綠茶是中國式的,泡茶方法卻是非洲獨創的。先用木炭起火,把整盒茶葉 到進茶壺,一直煮後再加上大量的糖。煮完再用兩個杯子倒來倒去,很像印度拉茶,到起 泡並稍微冷卻時,就是阿泰呀的最佳口感,對黑人來說。而我嘗起來,卻是又苦又甜... 一杯茶兩種口味,早已喝不出我想像的綠茶口味。 Chinese KongFu - 黑人看到亞洲臉孔的我們,大概第三句就會問認不認識Bruce Lee.. Jacky Chen.. Jay Lee.. 原來這三位武打明星在這裡這麼有名氣。還有些小孩看到我們 ,就拳打腳踢了起來,還叫我們表演,好像東方人就都應該要會功夫一樣。後來慢慢瞭解 後才發現,這裡人很愛看打打殺殺的電影,尤其是那種動作很多的更愛。去他們所謂的「 電影院」門口(他們的電影院大概就是一部電視擺在店裡,一群人窩在電視機前面看電影 ),有擺幾部電影VCD的片子,大概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打打殺殺的功夫電影,另一就 是奈及利亞來的電影。在西非,奈及利亞是個主要的經濟文化大國,大量出產奈式電影及 電視劇,他們稱自己的電影工業為「Nollywood」。當然甘比亞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一部 在班竹實景拍攝的警匪片「片名為Banjul Cops」,也稱自己開始要建立電影工業甘萊塢 「Gollywood」... 但是自從我看了這些塢來塢去的電影,我才發現,原來台灣電影還不 是最糟的... Orz YoYo~ Yo - 是不是黑人都會Yoyoyo~ ,在這邊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甘比亞的黑人有 時候講話回應都會用Yo~ 不過這種YO法跟美國黑人又不太一樣。美國黑人是那種YO拉高音 ,還要有一點HipHop的節奏。但是甘比亞黑人的YO法就似乎原始多了,YO是從低音往上拉 ,很像是「油~」。我後來去查土語字典,Yo這個音在這邊土語Mandinka的意思是Yes的 意思。至於美國黑人的Yoo是不是跟這邊有相同意義或是同個根源就不得而知了... 沒有獅子 - 很多朋友都問我有沒有常常看到獅子老虎或是長頸鹿什麼的,害我很難回答 。甘比亞動物很簡單,除了一些牲畜以外,大概就是鳥、猴子、野豬,比較稀奇的就鱷魚 ,連河馬都很難見到... 甘比亞是賞鳥天堂,很多在台灣從來沒見過到鳥,所以甘比亞觀 光業有很大一部份是賞鳥行程。那些大家以為的野生動物,什麼大象、獅子、長頸鹿.. 基本上都在東非。對了,非洲好像沒有老虎... 市集 - 在我住的附近,每週六都會有市集。攤販商們每到禮拜六就會聚集在那個定點, 而其他日就在其他地方。這種模式很像台灣的夜市,禮拜一這裡有,禮拜二到另一鎮,禮 拜三又到其他地方。也可以說是趕集吧,每當市集的這一天,當地人都會比較熱血,到市 集買東西找朋友。在這裡的市集畫面很原始,茅草屋簷,地踩黃沙,攤販賣各式各樣廉價 物品或舊東西,路上不時還有驢車馬車穿梭。想像一下,拿一部大陸清朝古裝劇,把有演 京城街道的畫面拿來,把所有人都換成黑人,就是這邊市集的景象了... 五十年前的台灣 - 五十年前的台灣人民所得跟現在的甘比亞差不多,兩百多美金。所以 不少生活形態或是物質設備都跟以前的台灣很相近,像是多數人都是以農為業。或是可以 看到不需要電的設備,如木炭熨斗,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還是老台灣技師告訴我,我才知 道這些在台灣以前都很常看到,在台灣現在大概可以稱為古董阿媽級的了吧... 五十年前 台灣像甘比亞,台灣因為美援幫助,造就了現在的台灣。現在的甘比亞接受了世界各國更 龐大的各方面援助,五十年後的甘比亞會不會像現在的台灣??五十年前的台灣農民用牛 犁田整地,沒有畜力的就自己拿著鋤頭慢慢犁田;現在的甘比亞農民寧願慢慢等,等著援 助送來曳引機,送來機器後,還抱怨怎麼不給他們柴油曳引機怎麼能用... 等柴油來了, 最好的插秧農期也過了... 五十年後的甘比亞會不會像現在的台灣?? 非洲矽谷 - 甘比亞也想發展資訊產業,並打出西元2020年成為非洲矽谷,稱為「The vision 2020」。只能說,要是甘比亞真的能變成矽谷,甘比亞賈梅總統會治療愛滋病也 不稀奇了。 +++ 來甘比亞將近一年的時間,待在這窮鄉僻壤,真的是很難得的體會。雖然甘比亞不是個好 玩的地方,但是若想真的體會非洲文化,甘比亞是個很好的入門點。這裡街頭安全沒話說 ,而且是英語可以通的國家,重點是台灣護照還有三十天免簽唷!要來要趁早啊!!因為 ... 不知道這個邦交還能維持多久 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2.60.74.102

11/19 07:39,
W推啦!! (PS 我在巴黎 這邊人民也超沒競爭力的)
11/19 07:39

11/19 09:06,
趁有建交的時候趕快去
11/19 09:06

11/19 09:48,
看完真想去.....^^
11/19 09:48

11/19 10:35,
Jay Lee? Jay chou? Jet Lee? 好分享~ 吹毛求疵一下~~
11/19 10:35

11/19 15:25,
wiki寫Jet Li ~但我之前也以為李連杰是Jay Lee
11/19 15: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240.117.201

11/19 20:01, , 1F
中間還可以路過歐洲,可以玩的地方比較多
11/19 20:01, 1F

11/19 22:43, , 2F
感謝分享~
11/19 22:43, 2F

02/11 19:40, , 3F
生活型態跟菲律賓也好像~~~50年前的台灣,形容的很貼切
02/11 19:40, 3F
文章代碼(AID): #17GJoDgG (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