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7會計師 三年及格 事務所在職準備

看板Accounting作者 (小朋友)時間5年前 (2018/10/16 00:35), 編輯推噓11(1101)
留言12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難得寫不是分享Excel工具的文( ̄▽ ̄#)﹏﹏ 成績單:https://i.imgur.com/dEUSPOh.jpg
╭───┬───┬───┬───╮ │ │ 105 │ 106 │ 107 │ ├───┼───┼───┼───┤ │ 國文 │ 67 │ │ │ ├───┼───┼───┼───┤ │ 審計 │ 73.4│ │ │ ├───┼───┼───┼───┤ │ 稅法 │ 78 │ │ │ ├───┼───┼───┼───┤ │ 成會 │ 68 │ │ │ ├───┼───┼───┼───┤ │ 商法 │ │ 60 │ │ ├───┼───┼───┼───┤ │ 中會 │ │ 46.6│ 67 │ ├───┼───┼───┼───┤ │ 高會 │ │ 59.4│ 76 │ ╰───┴───┴───┴───╯ -------------------------------------- 背景:成大會計系,四大在職 補習班:志聖、高點、名師(超值廣告文一次三家) 以下是我的準備歷程與個人經驗,建議不要參考我的準備方法, 有點亂來,然後有點累。 前言: 我沒有讀研究所,畢業當年準備約一個月過4科(國文、審計、成會、稅法); 服完兵役後7月進入事務所,在沒有請溫書假的情況下考,過1科(商法); 今年請3個禮拜溫書假,過2科(中會、高會),以下照各年通過的情況分享。 -------------------------------------- 第一年(國文、審計、成會、稅法): 大四上開始補習報志聖兩年班,為了不浪費自己辛苦賺的錢, 除了中會不喜歡楊正看郝強的課程和證交法後來實在沒時間上外, 幾乎每一堂課都有去上,但我是那種只補習不讀書的類型, 除了一開始的幾堂課有複習外,後面完全放棄,不預習不複習不寫題目,佛系準備, 補習只求上課時有聽懂,就這樣一路上到了畢業。 第一年基本上試水溫,大家也知道這張牌在台灣價值普通, 想說隨便準備一下,過的科目不夠多就不考了, 所以在考前一個月先到日本玩了10天放鬆心情, 實際準備時間為2016/7/23~2016/8/19,大概一個月。 回國後開始選擇要準備哪些考科,一個月的時間只能從自己覺得比較簡單的起手 1. 國文不用準備 2. 三會中最簡單的成會先加加 3. 審計每年一直出新的公報,早過早安心 早中晚各讀一科的話,還要挑一科,上PTT關鍵字下「一個月」之類的,好像有看到稅法, 就決定是它了! 安排讀書的時間是照實際考試時的時間走, 上午讀成會(9:00~12:00),下午讀審計(13:00~17:00), 回家挪一點時間再讀一下審計,剩下都給稅法,照這樣的規律持續一個月 -國文-(合67 申33 測34,及格50.42) 學測15級,會計師所有考科就國文最擅長,高中有底子的話選擇題基本上不用準備, 要判斷需不需要準備,只要拿一年的考古題寫前五題感覺一下即可。 而作文因為高中只有練習敘述文,但考試的題目基本上都是論說文, 所以有稍微準備一下,我的策略很簡單,不管什麼題目都拗成我有準備的故事, 作文主體就是故事,加上一兩句論說,因為實在很不會寫論說文, 雖然當時考試有套上我準備的故事,也只寫了一頁半還是兩頁半,大概500字, 但我很有自信我寫的例子很新鮮不會有人寫到,再加上適當的引用, 整個故事會看起來很有力道。 跟我一樣不太會寫作文的人滿推薦用引用來加強自己文章的說服力, 然後要引用就不要只用一句,要背就背長一點, 舉例: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X) 南宋詩人陸游曾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O) 如果可以再加上當時那人說那句話的情境,延伸到文章主題,就可以掰滿長一段。 -審計-(合73.4 申31 測42.4) 大學審計課上完都不知道上了些什麼,全靠金永勝救回, 金老師上課會一直要同學回答,但如前述我沒有在複習, 上完課唯一有做的就是把版書謄寫到公報上,所以就如老師常說:一問三不知, 因為審計課本跟公報都滿大一本,一個月滿有壓力的, 但經我實際測試,一個月從頭開始加上認真背是可以完成的, 念完的時間點是在考試前兩天,很刺激,我是考試前一天開始練習考古題, 念完一章節在腦海中至少要能夠出現版書的重點及一些圖形流程等, 基本上還是先把握選擇題,題題重要,把握住40分,申論會個幾題就過了, 我考的那年最後一題申論好像還是連連看的簡單題型,這種有正解的要好好掌握。 -成會-(合68 申26 測42) 成會是補蕭靖,只能說蕭老師真的厲害,薄薄一本課本念一念, 題目寫一寫大概就可以及格,各種沒有思想的解法,完全為考試而生, 雖然我沒有複習,但大學基礎應該還行,上課都聽得懂, 最後再重讀就不會花太多時間,我大概花三個禮拜讀完, 最後一個禮拜每天早上固定9點練習考古題, 一些每年一定考像分步成本、成本差異這種一定要練到很熟, 考試出來寫到熟悉的題目安定心情是很重要的。 -稅法-(合78 申36 測42) 萬華稅法很讚,筆記太美,上課狂抄筆記就好,完全不用看法典的文言文 搭配課本,詳讀背熟筆記,加上最後總複習的題庫,選擇題妥妥的。 (老師說寫完題庫選擇就有40,我寫完也的確有\⊙▽⊙/) 對於要考會計師的人,總複習有加強班,因為稅法申論通常比較多計算題, 我考前一周還在猶豫要不要花時間上完最後的總複習,好像有6堂, 還好最後的那個星期日有上,我申論題的能力全部是考前這幾天建立起來的, 考古題是考完審計後回家才開始練習,時間非常緊,但也很充實就是。 -------------------------------------- 第一年小結: 考試的動機很重要,動機有多強,準備的動力就有多強, 第一年我只有一個目標,要在考試放榜文下面留:「好爽,準備一個月過4科」 現在想想還滿中二的,當時在軍營中山室聽家人一科一科報成績也很開心, 這樣準備竟然就都過了,算是還滿幸運的。 -------------------------------------- 第二年(商法): 第二年算是還滿失敗的一年,本來想這一年就全部及格, 畢竟我一月退伍,到八月還有整整半年以上, 但前一年基本上亂準備過4科,有點太自信, 第二年的目標是以最少的努力及格,最好每一科都剛好60, 想說七月進事務所邊工作邊準備應該也行,事實上就是想多了 建議不要七月進來啦,這時候需要人的線大概也...嗯QQ 總之因為那時時間很多,所以就先跟課程,把楊正中會、蕭靖高會、董謙商法都先看完, 另外整個三四月幾乎都在研究我的TickMark增益集,沒什麼看書。 雖然中會課有跟完,但還是不喜歡楊正的教法, 所以後來複習都是看郝強更前一年的教材。 蕭靖高會跟過一次面授,再上一次還滿有感覺的,高效率的解題方法深得我心; 最後59.4作收,有點可惜。 董謙公司法及證交法應該是上得不錯, 但我對法律很沒輒,也不像稅法有筆記直接背完就好, 到快進入事務所的時候,就寫了一個APP來背法條 https://www.ptt.cc/bbs/Accounting/M.1498852169.A.454.html 準備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一直看法條,搭電梯的時候看, 等計程車的時候看,坐計程車的時候看,然後就60分剛好過了。 因為開始工作,Q2忙季又是笨笨的菜鳥, 那時候真D痛苦,都不會做加班回家還有三科要看,應該也不能請溫書假, 建議想兩年通過的千萬不要嘗試(正常人是不會這樣做就是了...), 四個月當完就好好念書,到九月再進來就好。 -------------------------------------- 第三年(中會、高會): 第三年是完全在職準備,雖然只有兩科,但就是最難的兩科, 如果高會第二年可以通過,會輕鬆很多。 今年IFRS 9與IFRS 15上路,中會再爛下去也實在不行,只好再補很多人推的鄭泓, 雖然高會比較簡單,但為了應付新的避險也只好再補,看了一些評價選巫毓琪的高會。 而在事務所的生活,正常來說應該絕對不可能有時間讓你慢慢補習, 至少就我來說12月到隔年5月好像沒什麼在休息的, 唯一的星期日再不休息應該會瘋掉。 那課要怎麼上呢,我的方法是:全部塞在六月看 今年鄭泓中會正課56堂,名師高會48堂,加起來超過100堂, 為了在六月能夠順利看完兩科一年份的課程, 我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將所有課程先預錄起來, 每堂課補習班又切成兩個影片檔, 所以我早上上班前先錄前半集,晚上睡覺前再錄剩下一半,大概錄個三個月, 到六月可以認真追劇了,我從第二個禮拜開始認真看, 每天下班1集中會及1集高會,中會以1.5~1.7倍速看,高會以2.5~2.7倍速, 並請一個禮拜的假認真追,那個禮拜加前後假日共九天全天, 每天至少看2集中會2集高會,有幾天視進度2集中會、3集高會, 再加先前有稍微看一點點,六月底七月初就全部看完 因為我在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半夜下班後回家後繼續寫程式寫到2點左右, 所以下班後上課的專注力都還可以維持,我最極限是一天上5.5堂課, 再多就完全沒辦法吸收。 在三個禮拜的溫書假中,每天至少讀14個小時,早上九點到早上一點。 -中會-(合67 申25 測42) 中會我上過三個補習班老師的課,就我個人喜好是 郝強=鄭泓>楊正 雖然很多人說郝強教得不夠多,不過我還滿喜歡他會計的教法, 很不同於純粹講授會計學的老師,會用一些很平易的例子讓你理解, 中會三大魔王我個人比較喜歡郝強的教法,第一次上的時候常讓我有這個表情O口O, 原來會計還可以這樣想的感覺,鄭泓就真的教得很廣也滿深的,新會計講座也上得很好 各個學界的老師的解法都教,說到這不得不抱怨一下, 那些台面上的老師可不可以去打一打決定一個解法就好..真的很擾民, 又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真的很浪費時間去學他們的做法。 最後三個禮拜重頭開始讀過一遍,這時候才是真正吸收的時間, 該章第一遍詳讀後先只寫選擇題(怕來不及), 全部讀完後再讀第二次,這次挑重點題型讀,並寫還沒完成的申論題, 大概完成第二遍及考古題就考試了。 -高會-(合76 申32 測44) 高會上過蕭靖與巫毓琪的課,我是先上蕭靖的課後再上巫,兩個完全不同流派, 巫重觀念,蕭重解題,兩個都很不錯,不過如果先上巫再上蕭,應該也會有O口O的感覺 因為高會在第二年觀念就有稍微建立,所以在上巫的課的時候, 我都是他講解他的我邊寫題目,再邊吸收他講的觀念這樣,也是在全部課程結束後, 重新複習再開始寫後面習題。 感謝蕭老師在前兩年一直說有題備供出售的兌換差額一定會考, 今年轉換成IFRS 9又可以考到申論很久沒有出的兌換損益, 當天考前5分鐘突然覺得一定會考, 就專心看這個題型,看到真的出現超開心( ̄▽ ̄#)﹏﹏ ------------ 最後感謝我親愛的IC讓我放三個禮拜的溫書假嗚嗚, 少任何一天今天榜單上都不可能會有我的名字,謝謝你 -- Accoding: https://www.facebook.com/Accoding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223.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ccounting/M.1539621322.A.475.html

10/16 07:35, 5年前 , 1F
求解什麼是O口O的感覺 我上完巫要來上蕭了= =
10/16 07:35, 1F

10/16 08:15, 5年前 , 2F
推成大學長
10/16 08:15, 2F

10/16 08:40, 5年前 , 3F
我要笑死了 幫你跟IC說
10/16 08:40, 3F

10/16 10:38, 5年前 , 4F
推一個在職考上~
10/16 10:38, 4F

10/16 12:48, 5年前 , 5F
成大學弟+在職考上給推
10/16 12:48, 5F

10/16 12:54, 5年前 , 6F
推成大同學
10/16 12:54, 6F

10/16 14:15, 5年前 , 7F
能懂你O口O的感覺和追劇哈哈
10/16 14:15, 7F

10/16 16:29, 5年前 , 8F
O口O的感覺是豁然開朗嗎
10/16 16:29, 8F

10/16 17:10, 5年前 , 9F
在職推一個
10/16 17:10, 9F

10/16 17:41, 5年前 , 10F
O口O的感覺應該是茅塞頓開,然後很佩服老師這樣ㄅ
10/16 17:41, 10F

10/16 22:14, 5年前 , 11F
心得滿有趣的哈哈哈 追劇XD好想學起來
10/16 22:14, 11F

10/16 23:32, 5年前 , 12F
在職考上推~真的感謝好人IC
10/16 23:32, 12F
文章代碼(AID): #1RnC7AHr (Ac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