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會] 101-1 第二堂例會紀錄

看板Absoundtrack作者 (Giyaw_Salingaulj)時間11年前 (2012/10/11 16:57),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聲帶社例會紀錄】 第二堂例會–「原汁原味?-認同」(10/04 @新生204教室) 出席: 杜瓦克、給椏夫、彣貞、言太、俊誼、賜勳、杜萊爾、碰彭、顗銓、棻竹、嘉強、潘潘、 小歸、李杏、小閔、婕妤、鎧麟、邵文(真理大學;都蘭部落的朋友)、翔翔、Hino、 1.延續上禮拜的討論~ 發問:什麼是認同? 2.認同、身分的名詞解釋 杜: 什麼是「身分認同」? 是被他人賦予的,還是自我覺察的。 但是身份認同還是以自我為主, 可是當外在和自我產生衝突時, 就會產生「不安」、「焦慮」 也就是「認同危機」  舉例:我認為自己是人,     但別人覺得他是豬時,     他就會感到不安~ 3.認同與認定?  小歸覺得:  認定:我覺得可以分為自己和他者,他者認定自己  認同:是自己,跳脫他人  杜瓦克:或像是我可以認同為噶瑪蘭人、客家人      認同:多重選擇。       小閔發問:那我可以「認定」自己嗎?    杜瓦克:官方的解釋,認定似乎是以國家為主體 4.什麼是族群認同? 族群認同的概念介紹(參照簡報檔~) 言太:那個他者是誰? 杜瓦克: 這就要討論到討論到我群和他群~我們跟他們的概念 這是概念是可以對照的,有「他」才會出現「我們」這個字 族群認同是集體認同 比較差異以後的自我認定 以我自己為例,要會語言或是參與過祭典(這句沒聽清楚,瓦克抱歉)  來區別自己和他人的差別~  小閔:可以兩個認同嗎,會不會不專一  杜萊兒:但是那不衝突~  杜瓦克:要看當下的例子來看,是否會有衝突  族群自我身分認同~  族群歸屬感~  族群態度~  族群投入~  (介紹參照簡報檔) 5.例討論~  實例一、布農族女兒的故事(參照簡報檔)  討論1.:大家聽完有什麼想法  討論2.:大家覺得,這對夫婦的作法好或不好  討論3.:這個主角知道自己非布農族時,你們覺得他當時的心情是什麼?  討論4.:那當時,其他的小孩會是怎樣的感受?  言太:(講話蠻快的,所以沒有全部打上去)     收養是否要不要告知小孩,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     但是又加上有關身分認同的問題,     比較像是這位女生自己的內心的問題     父母親很無奈~  杜瓦克~(這位的回應也是很快)  【插播】  小歸:族群態度一定是正面的嗎?  杜瓦克:看個人定義吧!一個人對那個族群的態度!      此態度從自己所屬族群的角度來看~  嘎造:大一年祭的時候,去過初鹿部落,漢人也在其中,而他們也都有參與部落的祭典,     生活在其中等等的。他們已經認同自己是原住民了  杜瓦克:心理認同是否比起血緣上的認同更重要?,值得去思考~  小歸:是否PPT上的構成認同要素成立,也就是認同了呢? 6.實例二、族群的相逢(參照簡報檔) 討論1.: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主角不知道自己是原住民? 討論2.:~ 討論3.:~  杜瓦克:也有可能是它們不希望小孩去認同原住民?  彣貞:但這樣很矛盾  杜瓦克:環境,很多平地人,不希望小孩被稱作「番仔」  杜萊兒:他爸媽都是嘛?  杜瓦克:他爸媽都是,但都不太會說噶瑪蘭語了!  杜瓦克:  若血統不是一個必要的因素~為什麼?  就算他發現自己有原住民的血統,但是他不會覺得自己是原住民!  彣貞:  我有認識紀錄片導演,一半阿美族(殊不知就是馬耀˙比吼),  他的認同是自己覺得是原住民,積極在原住民的任何事務議題  曾經拍紀錄片抨擊漢人,想讓改變漢人的想法。  我很Shock,他這麼果斷不認為自己是漢人,覺得自己是原住民。  言太:  比如說,今天我的原住民血統,就感覺像是我久未蒙面的爸爸,  但是我卻到了長大才知道,可是我覺得是個還是有機會批湊在一起而有了認同~ (講得很棒,但講太快!)  杜瓦克:你們覺得「認同」有那些因素嗎?情感  杜萊兒:生長背景  彣貞:沒有專研幾個特定的東西,我有血緣~或  是我這個族群有這感情和負擔(初鹿的漢人)  杜瓦克:認同是會隨著時間地點改變的  小歸:剛剛說是會隨著時間改變嘛。     同一個時間,可以有多個認同嗎?  杜瓦克:  多重的~  舉例:  我是學生,但我畢業之後我不會覺得我是學生。  但我若覺得自己終身學習,我還是認同我是學生。  認同不會是單一的、不變的。  但要注意的是認同危機~ 【李杏、杜瓦克分享時間~】    因緣際會知道自己有原住民血統,而開啟了尋的路~  也有人知道自己了自己沒有血統,而~  大家認同自己是原住民嗎?  那什麼是原住民?  彣貞:聽鯰魚哥說原本住在台灣的人          相較於遷台來的大陸人,或是晚於原住民來的~          文化的根源作為分野~          是國民政府的方便管理  言太:沒有後來,哪有原來 ────────────(給椏夫上廁所)──────────── 7.參照簡報檔的討論) 為何會認為弱小? 彣貞:這樣感覺被被disempower 杜瓦克:相較於異文化 言太:這句話很奇怪?     原住民的特性是? 台灣人對台灣原住民的定義! 8.討論國際認定標準的原住民 第三點,原始?     原始相對就是先進 杜瓦克分享~非洲例子  乾旱→建造水井→比較良好的生活品質→時間一久,那裏的乾旱問題越來越嚴重。  搞不好原本的生活方式是最適合那邊環境的 但是西方的自以為卻造成更嚴重的例子 (是西方種族中心理論的意思嗎?) 言太:為何是要居住在特殊地理區?感覺我們自己本身不是族群,     需要多加些什麼努力 9.【南島語族】(參照簡報檔) 【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參照簡報檔) 這樣的分類,很多的問題存在 10.「認同」最後的分享 小閔分享: 認同有分三個階段 1.在苗栗長大,不會特別覺得自己是原住民 2.一直到國中改姓後有原住民正式身分,開始混淆 3.我有這個身分,但是我所熟悉的文化卻是不一樣的。在原聲帶社部分! 彣貞: 高中同學→把原住民身分當作升學工具,覺得好可惜,不知道這個好! 「我是原住民的感覺」,很可惜他們是在改姓時才有感覺,但沒有環境的感受而有認同 俊誼: 上禮拜說過,我不敢承認自己是原住民。但我有在努力,想要改變。 尤其是上禮拜某位學長(應該是亞威)的分享 杜瓦克:什麼動力給你了這些改變。 俊誼:上禮拜的例會~ 鎧麟:大家覺得是就是了嘛! 杜瓦克:你覺得自己是原住民就好了,但是你是否有動搖過? 鎧麟:有人說我長得不像,但我說管他的 婕妤: 我只有一半,小時候沒有住過山上,小時候只覺得部落是周末回去的地方。 但我現在很喜歡我自己的文化,認同就像是我喜歡這個文化。 想成為漢人朋友和原住民朋友之間的橋樑。 漢人朋友可能不了解。 杜瓦克: 人類二同學的例子(原住民的語言溝通) 碰彭: 1.剛剛的討論止於「族群的想像」 不要把原住民定義的那麼死板 認同不會是單一的 認同不會是固著的 2.想回應社長 難道就沒有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動搖認同嗎? 文化不適應的方面~       給椏夫:(不知所云的回覆了)        身分認同的不改變        文化認同的動搖        文化、身分認同   翔翔:   別人怎麼看我不重要,當你被你的親戚朋友說你不是的時候。很受傷~   家人的認同! 重要他人讓你被動搖! 杜瓦克:餐盤的故事!   狗狗的故事! 杜瓦克:~     認同     當你開始對自己的身分開始有認同的時候     就會開始採取一些行動 給椏夫:上禮拜子雁說過的「渴望」很重要! -----------------散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70 ※ 編輯: Giyaw 來自: 140.112.4.170 (10/11 16:57)

10/23 01:16, , 1F
怎麼這個會議紀錄出現了那麼多動物,又狗、又豬、又鯰魚,
10/23 01:16, 1F

10/23 01:16, , 2F
還是再加雞跟鴨好了,剛好是一幅工寮的景象。XDD
10/23 01:16, 2F
文章代碼(AID): #1GTedq71 (Absound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