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第一個原住民廣播節目

看板Aboriginal作者 (郭)時間13年前 (2011/02/13 23:4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4242 林福岳 現在台灣已經有三又三分之一個專門為原住民服務的廣播電台,分別是花蓮的蓮有廣播電 台,台東的東民廣播電台、蘭嶼廣播電台;還有屏東的高屏溪廣播電台,有部分節目是以 族語播出。 那麼,台灣是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針對原住民需求而製作的廣播節目呢?相信這個 問題一定問倒了大家,誰有會去注意這個問題啊? 考察過去的資料,能找的研究文獻都顯示,1984年由新聞局委託復興廣播電台所製作的《 青山翠嶺》,是台灣第一個以族語發音、專門為原住民服務所製作的廣播節目,大家也這 麼傳頌好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最近政大廣電所林彣鴻在他剛出爐的碩士論文中,推翻了過去的說法,考據到了兩個 比《青山翠嶺》更早的廣播節目,分別是台灣廣播電台的《山地新聞》,以及復興廣播電 台的《山地農村》。這個令人興奮的發現,讓我們對於台灣戰後初期的原住民廣播風貌, 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嚴格說來,《青山翠嶺》是當時政府獎勵山區電台做原住民族語廣播節目的先鋒,這點沒 錯;但並不表示它是第一個族語廣播節目。 台灣在二次大戰之後,國民政府在1945年接收日據時期的廣播電台「台灣放送協會」,改 制成為「台灣廣播電台」。當時為了宣導政府的政令,台灣省政府民政廳便商請「台灣廣 播電台」製作所謂山地廣播節目,給當時的原住民收聽。從目前的文獻來看,這才是台灣 第一個專門播送給原住民收聽的廣播節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日據台灣50年期間推動皇民化和日語運動,為了能使當時所謂的 山地同胞易於收聽,所以該節目是以日語發音的。而後1951年,該台正式開設的山地廣播 節目《山地新聞》,同樣也是以日語發音。 這個節目到底有多少人收聽、延續的多久、影響如何,都因為史料湮沒,難以查證。不過 接下來專門為原住民服務的廣播節目,是由國防部所屬「復興廣播電台」在1976年所製播 的《山地之聲》(後來才改名為《山地農村》),在復興電台所屬的屏東、車城、三地與 六龜這幾個山地台開播,這和當時的加速農村建設的農業政策有關。 《山地之聲》剛開播的時候,主要是國語發音,除了有關農業方面的資訊和內容,也會播 放輕音樂和當時所稱的山地歌謠;後來因為考慮到原住民族的語言使用習慣和資訊接受的 便利,才開始以族語播出,是以排灣語和魯凱語為主,當時就有族語教學的時段了,這就 是台灣第一個以族語播出的原住民廣播節目。在這之後才有《青山翠嶺》節目的出現。 為什麼這個發現令人興奮呢?其實傳播學術界對台灣原住民族傳播過去的發展,幾乎是一 片空白,只有零零星星的研究,還不足以拼貼出大致的圖像。林彣鴻的研究發現,讓我們 對於戰後到1980年代之間的過去空乏的原住民傳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想像。這些認識 ,將會開拓一個廣大的空間,在未來漸漸拼貼出一個時代的原住民傳播氛圍。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2.158

02/14 03:35, , 1F
02/14 03:35, 1F

02/15 08:49, , 2F
02/15 08:49, 2F
文章代碼(AID): #1DL_oPAG (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