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喬丹快閃餘波》拒絕道火上加油

看板AIR_JORDAN作者 (0..o..)時間20年前 (2004/05/30 14:35), 編輯推噓-1(01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趙新天╱專題報導  「喬丹快閃」事件連著兩週震撼國內運動行 銷界,向來扮演廠商化妝師的公關業者,面對 這個天上掉下來的案例,幾乎都以審慎的態度 觀察事件發展。身處風暴中的楷模公關總經理 黃兆慧,則有不同角度的看法。  這次喬丹快閃事件引起國內球迷強大反彈, 成了國內運動行銷界罕見的公關危機,大多數 公關業者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應該抓住第一 時間平息輿論,避免事態持續擴大,採取手段 一定要一步到位,降低衝擊。他們看到台灣NI KE連著送出海報和球鞋,還舉行一場於事無補 、火上加油的說明會,都納悶為什麼看不到專 業手法處理這次危機。  上週五第二次記者會,NIKE終於做出讓社會 大眾可以接受的動作後,楷模公關總經理黃兆 慧在場邊如釋重負,她表示,以公關公司的職 責,在危機發生後,她和同事當然會對客戶提 出多項建議,可惜未被完全採納,對於這個部 分她略帶微笑地說:「可能台灣NIKE對某些事 的判斷與我們不同,畢竟他們是這個產業的領 導品牌,也是跨國企業集團,會從他們的角度 考量不同層面的問題,同時也有其品牌的堅持 。」  黃兆慧指出,喬丹來台的活動準備時間只有 短短三週,NIKE行銷部門又一直想挑戰自己, 呈現不同面貌的喬丹,才把活動策畫成這麼高 的理想。如果按著北京和香港的模式來辦這次 活動,反而簡單多了,也許更符合球迷的需要 。  她說:「整個事件並不是台灣NIKE背棄消費 者的需求,而是設定的理想太高,與球迷的期 待有落差。」加上NIKE沒挑對最適當的溝通語 言,才會使情況難以及早平息。  從另一個角度看危機,黃兆慧指出,她覺得 NIKE是負責任的公司,發生這麼大的問題他們 並沒有把責任丟給外圍的配合單位,一切概括 承受下來,這也凸顯了NIKE的企業文化。  回顧整個事件,黃兆慧認為,NIKE行銷部門 太保護這次活動,深怕某個小環節出錯,有些 事想太多了。她說:「經過這次衝擊,無論NI KE或楷模都從中學習到很多事。」她表示,台 灣的消費者包容力高,誠意道歉的動作應該會 被大眾接受,但這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 運動行寶貴教材   記者梁偉銘╱專題報導  台灣NIKE因喬丹快閃飽受重創,這些日子看 在競爭同業眼裡,憂喜參半,包括REEBOK、AD IDAS、FILA等國際級運動品牌,難得異口同聲 表示:「這是台灣運動行銷史上最重要的案例 ,大家都上了寶貴一課。」  獨占運動市場鰲頭多年的台灣NIKE,創意及 包裝能力過人,只要出手必造成轟動,「常勝 軍」封號不脛而走。不過風光慣了,高處不勝 寒,台灣NIKE不自覺衍生出的老大心態,難免 四處得罪人,長久累積下來更讓業界及媒體心 生不滿,種下禍因。  一名出身台灣NIKE,目前仍在業界的資深行 銷人員說:「錯估輿論情勢,加上與採訪記者 全面鬧翻,終讓驕傲如孔雀的NIKE,付出超乎 預期的慘痛代價。」台灣NIKE很少犯錯,加上 強勢慣了,一旦出事想不成為焦點都難,只是 這次危機處理狀況百出,令他不禁懷疑:「難 道是因為等待美國總公司指示,才會陷於被動 ?」  REEBOK、ADIDAS都曾邀請NBA球星來台, 也常舉辦球迷會,如今暑假活動旺季將至,兩 大廠家無不戰戰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步上 頭號假想敵後塵,「接下來各界一定會用更高 標準來看待這些活動,雖然這未嘗不是好事, 但壓力更大也是事實。」一位不願具名的行銷 主管說:「我們很同情台灣NIKE處境,但也藉 此事件汲取教訓,以免往後犯了同樣錯誤。」  業界普遍認為,台灣NIKE出錯的後續效應, 應會朝正面方向發展,即國內消費者意識抬頭 、媒體監督力量提升,相形之下,主辦單位也 得更加重視球迷需求,「時代在進步,民眾要 求也愈來愈高,現在不只要問牛肉在那裡?而 是看牛肉到底夠不夠好!」另一名行銷老鳥, 以過來人經驗如此表示。 自由時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2.161

61.62.47.11 06/01, , 1F
公關人講的話要小心 往往粉飾太平
61.62.47.11 06/01, 1F
文章代碼(AID): #10kO2TPd (AIR_JOR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