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阿妹售票的一些瑣事 (拓元總經理的文)

看板A-MEI作者 (都什麼時候了)時間6年前 (2017/10/20 01:0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前幾天,剛好看到拓元總經理,在第一次賣烏托邦1.0場後的一些文章, 若有重複在煩請提醒,我在刪文。 下面只放有關烏托邦售票有關的段落,有興趣原文者,底下有附網址。 《這次阿妹售票的一些瑣事》 以阿妹這次售票來說,我們的系統至少完成了一件事:對大量湧入的人潮與搶票的行為, 做了有效的消化及處理。數字就用川哥的說法(但也沒差太多),12分鐘賣掉12萬張票、 20萬人上線搶票、大家都沒有看到Service Unavailable或是白畫面或是資料庫連線異常 的訊息、在沒有刻意誘導下有過半的使用者以行動裝置購票…都是我們這次完成的里程碑 。但若要我跟著大學長的公司幫自己打個分數的話,那應該是65分吧?是個大學部及格而 碩士班不及格的概念。 可以想像,我這種已經做了15年專案,又沒有參與交流習慣的老派(算是吧)技術思維的 人,要把系統從原本的架構改到AWS上面,應該不可能一次搞定。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我們在一年之間,光是系統的架構大幅調整(真的很大幅的那種),就至少六至七次以上 ;甚至確認接到阿妹的案子時,當時的大調整只做了一半,在開賣前一週多才全部完成。 如果沒有川哥的信任、AWS原廠的協助、以及優秀同事們的努力,我想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 但我要說的,是系統完成任務(至少拉票這段)後,心裡的感想。依我們現在對這種技術 (實在不想雲端雲端一直唸,跟文創或大數據一樣,說一次癢一次)的瞭解,我個人會非 常非常懷疑,到底有多少號稱在雲端上的應用或是服務,真的能夠那麼幾乎是無限制的延 展?在台灣本地的市場來講(先不討論大或小),有多少比例的服務,是真的已經利用了 雲端的可能性?沒有足夠的實戰規模,是不太容易得知在那個規模下,當時的障礙會是什 麼。 而我知道的一些廠商,即便是什麼電信公司賣超夯手機時,或是號稱快一百分的售票系統 ,思考的還是怎麼管制流量以完成服務,而不是敞開大門,讓所有想要上來試試的人,都 能得到自己的機會。然後跟我說那就叫做雲端了?我覺得不太對勁。 順帶一提,我們原本打算要求的虛擬機器等級與數量,即便是AWS美西,都回覆我們未必 保證能夠依我們的要求提供足夠的數量。我想這個經驗,也還蠻難得的吧。 中間來對金流部份插個話。 阿妹的售票過程中,歌迷感受到的是無法自己選擇付款方式,或是付款方式選擇後,無法 進入下一步。所以其實這次是在還沒有進到收單行的系統前,就已經出現障礙了。在當下 我們團隊(反正下決定的是我,責任在我身上)的決定,就如事前所討論的方案,直接在 後台做緊急處理,將所有訂單的付款方式指定成虛擬帳號,並且時間設定到隔日的早上十 點。因為是緊急處理,所以發生了一些預期外的狀況,像是看不到訂單等等,真的很對不 起大家。 我們系統裡,從十幾年前開始,一個座位就只能被一個使用者選擇,並且在他超過付款期 限後,才會將座位釋出。早年的元氣是如此,後來的ibon也是如此,當然拓元也是如此。 那是因為早年自己在買歌劇魅影的票時,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在家裡選了三個小時的座 位後,不斷在輸入信用卡號後出現「您的座位已被售出」之類的字樣,讓我整個抓狂。為 什麼我選到的座位不是我的?為什麼網站全部卡死,還要怪我付錢太慢叫我重選?為什麼 整個流程那麼惹人厭?為什麼我要擔一個下午的心,然後買不到票?這十年間,我只是想 解決這些啊。 所以,只要是在我們相關的系統買票(ibon、Famiticket、拓元),只要你有看到座位, 那麼那個座位在付款期限之前,都會是你的。重位?通常是因為退票退錯、銷票銷錯等人 為因素造成,當然五月天某次跨年的狀況,又是另一個故事,再說吧。總之,雖然只要有 人沒付錢,系統就得重新釋出,讓主辦單位沒有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賣完;但是誰選到的座 位該是誰的這件事,請不用擔心,我們會堅持的。 然後是票卡。 這次票卡感覺很炫,對吧?雖然在台灣都不是第一次的票卡(多年前的5566…),不是第 一次的小巨蛋電子化入場(2015/2的KKbox風雲榜),不是第一次的客製化票券(耶好像 是第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感應入場(捷運也太多),但是加起來的種種挑戰,「十場 小巨蛋用個人化票卡、NFC技術感應入場」,我想是第一次的。 所以我們需要很強力的票務合作夥伴,Arjowiggins Security(他們也自稱AWS,其實讓 我們困擾了一下)。這家公司很有趣,不過先不用講什麼我們的身份證跟鈔票都是他家的 產品之類的事,我被吸引純粹是因為他們負責了一個重要的賽事:2014 FIFA World Cup 。他們是這次賽事的官方(當然且唯一)票券製造與入場管制的負責廠商。我想,以這樣 子賽事的經驗,十場小巨蛋,大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吧。 但是這家廠商,原本的活動範圍都在歐洲,尤其是義大利;據說義大利目前有37支職業足 球隊的主場票券及入場設施,以及演唱會的票券等,都是由他們提供。而個人化與安全性 的必要,是因為老外告訴我們,在歐洲與南美,足球是種危險的運動:早年可能一堆激動 的球迷,在球賽結束後因為贏球或輸球跳進場內,等人潮散去後,地上就掛了幾個人之類 的。所以入場的黑名單等管理,變得非常必要。 順帶一提,與我們的配合,是他們第一次在亞洲地區出場,尤其又遇到最神秘的中文;在 我們選擇的字體下,有部份字會印成方塊,而義大利人其實無法分辨(啊不都是方塊?) 。我們在包票時,會先將這些票卡挑出來,請義大利方重新製做,完成後再次寄出,讓歌 迷收到的票卡,不會因為這種原因,看不到自己的名字。這是為何有一些歌迷,比朋友們 晚收到票的原因。謝謝大家的耐心。 最後,我們談一下入場。 這又要回到為什麼我們選擇了NFC的票卡,而不是大家常見的QR Code。其實我們一直很困 擾,QR Code很容易被重覆使用,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比如說我買了四張票,要分三張給 朋友,卻有可能不小心分錯票、印錯票、或是同一張票印出四次分三張給朋友。也許是說 明不清,也許是操作不順,也許是設計不夠清楚;但是只要一出現這個狀況,在現場就會 變得非常困擾。更不用說如果二手票券轉賣者(黃牛或歌迷)只賣QR Code時,不知是無 心或是故意,就非常有可能造成這種狀況發生。試想:如果五月天的歌迷,只是去現場碰 碰運氣,卻發現黃牛手裡有一疊或一堆QR Code,看起來跟這次入場的規定(自印票券) 一致,我要不要買?結果買了才發現這個碼已經有人入場,雖然我不是跟官方買的,但是 要不要吵?現場又要不要解決? 另一個考量的問題,則是網路連線的穩定度。只要有去小巨蛋看過滿場的演唱會,大概多 少都會有感覺,七點半開演的節目,通常六點半後要LINE要上facebook都有點困難。當然 現場驗票是可以做成離線或批次方式,但是所以閘門,都還是需要同時連線確認可否入場 。現在有哪個場館在入口附近已經佈好網路線?沒有。無線網路呢?訊號乾淨嗎?自己去 佈?可以啊,但是萬一有人踢掉什麼鬼的造成障礙,又要怎麼解決? 所以我們的要求很簡單:要能離線作業、速度又快的電子化入場。這個因為還沒有發生, 所以我們先等著看看吧,希望一切順利啊啊啊~~~ 以上,囉哩叭唆講了一堆,有點累。過幾天再回頭看看,不知道有沒有什麼不清楚或是講 錯的地方吧。 https://goo.gl/pChKR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96.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MEI/M.1508432733.A.390.html

10/20 01:42, 6年前 , 1F
推相關深度文
10/20 01:42, 1F

10/20 02:07, 6年前 , 2F
10/20 02:07, 2F

10/26 01:32, 6年前 , 3F
10/26 01:32, 3F
文章代碼(AID): #1PwDjTEG (A-MEI)